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4 15: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渡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这次北伐主要是为了 ( )
A.讨伐清王朝 B.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消灭资产阶级 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北伐战争中,如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4.“(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了北伐战争的( )
A.背景 B.进程 C.性质 D.作用
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指( )
A.中心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议会和平斗争 D.地主减租减息
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8.2021·牡丹江)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国民大革命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9.这次会议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参加,但却改变了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方向……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10.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1.“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12.2020年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初期床位不够,于是经过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更是每一位建设者“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精神的深刻体现。“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是什么精神的生动彰显( )
A.工匠精神 B.长征精神
C.航天精神 D.雷锋精神
二、非选择题
13.1927—1937年,无论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昌首义】
材料一 南昌起义前,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迫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威胁,转战南昌,整编成一支新型军队,旗为国民革命旗,军为国民革命军。1927年8月1日,一声枪响划破南昌城寂静的夜空,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日八一,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1)列举南昌首义的主要领导者,根据材料概括南昌首义的意义。
【寻找新路】
材料二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观点及其实践。
【伟大转折】
材料三 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有益的帮助……长征途中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系中断了,中国革命的许多实际问题,只有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3)写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依据材料三,分析“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成熟”的理由。
【长征胜利】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综上所述,概括1927—1936年的时代特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一大片船结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船”和“一大片船”分别代表的事件。“1935年”召开的哪一会议被称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反对本本主义》文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所以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尽管革命的发展还会遇到挫折,但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最终走向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党的革命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材料三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写出一条值得传承与发扬的“党的成功经验”。
【核心素养】
15.【时空观念】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星火燎原 1931年 B.出师北伐 1931年
C.星火燎原 1937年 D.出师北伐 1937年
16.【家国情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体现了(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17.【时空观念】如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8.【家国情怀】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B 6.B 7.C 8.B 9.B 10.C 11.B 12.B
13.(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3)1935年。能够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4)国共对立。
14.(1)事件: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渡江战役。会议:遵义会议。
(2)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任意回答两点即可)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
(3)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
15.A 16.B 17.C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