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程标准
目录
CONTENTS
八国联军侵华
3
义和团运动
2
戊戌维新运动
1
民族危机的加深
4
1、背景:
(1)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今西人有上议院、下议院,即孔子之制。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大彼得……变政,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1、背景:
2、经过:
(1)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2)高潮: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书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
内 容 作 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创办国家银行;鼓励商办铁路、矿业;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1、背景:
2、经过:
(1)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2)高潮: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书
(3)失败: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1、背景:
2、经过:
3、失败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脱离群众,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背景:
2、经过:
3、失败原因:
4、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维新思想的传播起积极作用。
(1)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影响: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走不通。
5、教训: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自主活动: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1、原因:
二、义和团运动
2、口号及其评价: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自主活动5:请同学们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分析义和团运动进步性与局限性。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扶植傀儡政权,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积极性:
(1)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局限性:
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二)经过
1.1900.06.10,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2.1900.06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三)宣战
慈禧出逃西安
1.1900.06.21,慈禧向各国“宣战”
2.1900.07.14,天津陷落
3.1900.08中旬,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4.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
图12 支持东南互保地区示意图
(四)东南互保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声明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央权威下降,地方势力扩张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东北
内 容 危 害
惩办“首祸诸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影响:
a.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b.标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拓展提升】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课堂总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民族危机的加深
背景
序幕: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失败
【探究】失败原因、进步意义
背景
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评价
原因
经过
影响
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条约的影响
课堂检测
1.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
A.盲目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杄、造铁路″“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外国侵略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囯主义,但不能够提出符合自身的科学革命理论,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在“扶清灭洋”口号下反对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但这不是材料内容体现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乂和团运动缺乏科学革命理论,崇信儒学不是材料主旨,故C选项错误。
2.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的四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备受批评;20世纪初,社会则希望留学生“拯救此将亡未亡之中国”。这一变化表明( )
A.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B.留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
C.清政府着力培养近代知识分子 D.民主共和思想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回国留学生受到批评,至20世纪初,国内社会认识到留学生应该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国人不断探索救国之路,A项正确。20世纪初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体是近代知识分子,留学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B项;近代知识分子是在近代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排除C项;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刚刚兴起,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京师大学堂筹办于1898年,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改良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京师大学堂筹办于1898年”,结合所学可知为戊戌变法时创立,其政治派别为资产阶级维新派。ABD与材料相违背。故选C。
4.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B
解析:从题中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答案为B。
5.《庚子记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洋人进京四十年,气数已尽,天意该绝,故天遣诸神下界,借附团民之体,烧尽洋楼使馆,灭尽洋人教民,以兴清朝。”当时与这段文字意思相同的斗争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扶清灭洋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自强求富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借附团民之体,烧尽洋楼使馆,灭尽洋人教民,以兴清朝”,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口号是“扶清灭洋”,故选B项;驱除鞑虏、平均地权为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排除A项、C项;自强求富为洋务运动目的,故排除D项。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