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art 0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art 0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Part 03
目
录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材料二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事》
材料三:“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
材料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国际: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2.国内: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3.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5.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5日
北京
学生
罢课
学生被捕
1919年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
拒绝签署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3.影响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1)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
(3)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
下半年
《新青年》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
5月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月
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
1920年
8月
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0月
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群众基础 不广泛 广泛
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诞生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而今天我们却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呢?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代表
代表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籍 贯 求学、从教经历
李 达 1890 31 湖南零陵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1890 31 湖北潜江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1886 35 湖北黄安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1896 25 湖北黄冈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1876 45 湖南宁乡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1893 28 湖南湘潭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1898 23 山东诸城 师范生
邓恩铭 1901 20 贵州荔波 中学生
张国焘 1901 24 江西萍乡 北大在校生
刘仁静 1902 19 湖北应城 北大在校生
陈公博 1892 29 广东南海 北大毕业,从教
周佛海 1897 24 湖南沅陵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1894 27 湖北黄冈 北大旁听生,记者,从教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诞生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会址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史称“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大罢工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背景
材料一:……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材料三: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1
2
3
4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前期革命活动屡遭失败,认知发生变化;
十月革命成功;五四运动胜利;共产国际帮助。
总结:国共合作的背景
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党内合作(中共三大确立)
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知识链接:黄埔军校
时间地点
领导人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孙中山担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国民革命
1、开始时间:
2、对象:
3、初步结果:
4、最终结果:
5、失败的标志:
1926年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1)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01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02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03
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无产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3、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课堂检测
1.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C.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答案:D
解析: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是在强调人们在认识五四运动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现象,而忽略到五四运动背后的强大的群众力量,也就是意在强调五四运动其实也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2.1920年10月,在上海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各地党组织也纷纷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共早期组织( )
A.尝试建立统一战线 B.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C.关注社会伦理改造 D.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A项,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材料中未涉及这一内容。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各地党组织也纷纷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各地党组织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去了解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共早期组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故B项正确。C项,材料中未涉及社会伦理改造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时期才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流派进行了论战。1920年以后,诸多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会、团体也在论战中纷纷建立起来,多种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相继出版。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在民间广泛传播 B.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国人对社会主义认识度提高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条件已成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中,出现了专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会、团体,这推动了国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入,故选C项。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条件已成熟,故D项错误。
4.学者袁刚在《国会与辛亥革命》中指出:“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当时南北双方“妥协”( )
A.避免了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 B.保证了民主共和的最终实现
C.促进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结束了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体现的是通过南北妥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避免了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A正确;民主共和果实后被袁世凯篡夺,B排除;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C排除;D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故选A。
5.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019 年是纪念五四运动( )
A.70 周年 B.80 周年
C.90 周年 D.100 周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周年热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项正确。
谢谢大家!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