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材料:据不完全统计,至4月15日,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失踪5000多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4月9日就被秘密杀害了。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等在“四一二”后相继被杀害。
——王檜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第123页,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上海、南京。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标志着两党合作全面破裂。
为什么说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的统一?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思考1
国民政府“”北伐” 国民革命“北伐“
目的
组织基础
性质
打倒北洋军阀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
国共合作
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国内革命战争
发展
状况
19C60、70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1927
产生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萧条
1937
1949
1956
迅速发展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恢复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全面抗战
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③“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民族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变化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①宁汉合流,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
②1928年,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③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④1929-1930年,新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
政权趋于稳定,终于腾出时间和精力来集中解决红军
?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②意义:
周恩来等人领导,占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一部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①概况: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示意图
1、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②意义:
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①内容: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油画《八七会议》沈尧伊 2000年画
1、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②意义: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①概况: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拉开序幕。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起义名称 起义目标 结局
南昌起义 在敌人力量薄弱的 中心城市南昌发动起义 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秋收起义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 受挫
广州起义 攻占中心城市广州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起义失败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表明了什么?
“城市中心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
2、中国革命既然不能照搬苏联模式,那么怎么办?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为什么可以走这条道路?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国情)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工农武装割据
①过程:
②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茅坪八角楼居住和办公
武装斗争: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
②意义:
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①内容:
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2)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工农武装割据
①过程:
②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标志着我党正式建立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3)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工农武装割据
①内容:
②意义: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和支持革命的积极性。
1951年山东东营土改过程中贫农控诉、批斗地主情形。
武装斗争:斗争形式
根据地建设:物质基础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保卫
基础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依托
保卫
依托
基础
小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基本内涵
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根据地建设
政权建设:1931.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经济建设: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实践
蒋介石集中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推进”,企图逐步紧缩苏区,消耗红军有生力量,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
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
1.探究: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两种战术
三、红军长征
四渡
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渡过
湘江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强渡
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
飞夺
泸定桥
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5.10)
三军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2.长征的过程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3.遵义会议
材料1: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结合材料分析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4.长征的意义
材料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战略转移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保存精华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宣传主张,传播火种,铸就精神
4.长征的意义
材料: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框架建构]
课堂检测
1.“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答案:B
解析:材料“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可以联系所学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故B项正确。A项挽救国民革命说法错误。C项是1934年的长征,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ACD排除。
2.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可知,这里的“行军”指的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A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B项排除;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 项排除;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项排除。故选A项。
3.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近代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就是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 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的实质是消灭封建土 地所有制,B项正确。A、C两项是土地革命的目的,不属于“实 质”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错误。
4.1928年湘南暴动期间,“在分土地以前,农民藏匿土豪劣绅,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都不藏了,并且看见土豪劣绅即抓,抓到就杀……惟恐敌人之到来使他们不能稳定所分得之土地。”这说明( )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实践 B. 土地公有的所有制形式已得到确立
C. 土地改革鼓舞了农民反封建的热情 D.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1928年”“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都不藏了,并且看见土豪劣绅即抓,抓到就杀”说明了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当时的土地是农民所有制;C项是建国后实行的。
5.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把一次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变成了一次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八一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红军长征的胜利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红军长征的背景可得出,当时党内左倾思想严重导致较多失误,因此召开了这次会议,故选A项;B项内容是八七会议讨论的内容, C项此时长征未开始,D项不符合事实,长征前夕不是右倾投降主义。排除BCD项。故选A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