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4 18: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会宁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末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试卷(B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发生的地理空间主要有三:一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圈”,二是主要包括巴
蜀、荆湘以及吴越等的“次文化圈”,三是以西域和岭南为主要区域的“边疆文化圈”。初盛唐诗
歌的演进,除了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外,外部的因素是推动诗歌发展新变的关键,地域因素排在
首位,尤其“异域”(即边疆文化圈)因素对诗歌的冲击值得注意
唐代典型的“异域”,一是西域,一是岭南,有关西域的书写以边塞诗为代表,有关岭南的书
写以贬谪诗为代表
西域与岭南的诗歌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书写模式,前者承征戍文学而来,疆土开拓与个
人建功立业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盛唐边塞诗雄浑壮阔的特点。
唐之前,西域意象在诗歌领域极为有限,不具有典型性,但唐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使楼兰
河、轮台、北庭等典型的西域意象有了新变,对边塞诗境界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李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诗歌呈现出博大雄厚的气势,与盛唐精神一致。同时也凝结成了
一些新的西城意象,天山便是其中之一。如王维:“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这些诗
歌中的天山衬托出了一种疆域辽阔、雄壮苍茫的意境
唐代诗人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去过西域,除了岑参留下大量有关西域的边塞诗作外,其
他诗人所存有关西域的边塞诗极为有限。岑参前后两次到达西域,对西域的感知最为具体、深
入,他的边塞诗之奇,在整个唐代无出其右。《唐音癸签》认为其诗“尚巧主景”。这种“主景”自
然涉及他的边塞诗。其他边塞诗人所写多为朔风、蓬草、胡马等最常见的物象但岑参的诗歌进
步具体化,如《火山云歌送别》等诗都落到实处,将边塞诗之“异”更为直观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荒凉广袤的雪山大漠与开疆拓土的热情也形成了一种反差审美,造就了
“雄瑰”的诗境。如写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写热海:“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
汉月。”
与西域相比,岭南完全呈现出相反的情景,因为是贬谪,“荒蛮”的景象与个体人生的低潮纠
在一起,诗歌具有低回宛转的特点,情感真挚而深沉。
初唐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开启了岭南诗歌的新纪元,这些诗歌情景交融,对打
破沉寂的初唐诗坛功不可没,如宋之问《度大庾岭》其一:“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B卷)第1页(共8页)】
22058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