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7 19: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7小题;共14分)
1.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第一次走那条荒僻的路,心中有些惶恐。
B.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者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那些无证经营的店铺已经被依法取谛了。
D.那个窗框上镶嵌着装饰品。
2.(2020 佛山市高明区期末考)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摄影家们斟酌着光和影,摄出称心满意的照片。
B.倘若亏损的势头得不到及时遏制,店铺的资金周转将面临困境。
C.他总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处理一切事务。
D.经过数月的修缮,佛寺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任务。
B.我们认真解决和研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4.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写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过和感受。
B.《动物笑谈》中既写动物,也写自己的心理,如:“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啊,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C.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D.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肯定了其文学思想价值。
5.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shà) 驰骋(chěng) 虔诚(qián) 苍劲(jìng)
B.寒噤(jīn) 喧腾(téng) 怜悯(mǐn) 推搡(sǎng)
C.懈怠(dài) 震耳欲聋(lóng) 棱角(líng) 翌日(yì)
D.颠簸(bō) 徘徊(huái) 砂砾(lì) 矗立(chù)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7.下列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朗读的几点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賞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三、作文题(共1小题;共50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在我们周围有无数人的付出和陪伴——家人的陪伴,让我感动;朋友的陪伴,让我振奋;老师的陪伴,让我明确方向,修正自己……可以说,我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他们的鼓励、关爱、付出。
请以《感谢有你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倾吐你的心声。
要求:(1)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四、复合题(共4小题;共36分)
10.根据下列句意写诗句。
(1).用心栽花,但花却总是不开放,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插在地里的柳条,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2).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3).树想静静地待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做子女的想奉养双亲时,可能他们等待不及,早已过世了。

(4).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5).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是不知道它的难易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①1910 年 10 月 28 日,可能是早上 6 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辨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外,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 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竭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个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羁绊”的意思是: 。
(2).“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一句中“小偷”一词说明 。
(3).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得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4).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是选取他死亡前“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来写?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i.故能得人心 故: ;
ii. 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13.阅读《低头见花》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尖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缘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晨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
【链接材料】
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
A 选项正确,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B 选项正确,遏制:阻止、制止;
C 选项正确,诚惶诚恐: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D 选项有误,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用于修饰“寺庙”,使用对象有误。
3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A 项“整整”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中一个。B 项“解决”和“研究”语序不当,应对换。C 项成分残缺,删去“使得”。
4 C
5 A
【解析】
B 项“噤”应读jìn,C 项“棱”应读léng,D 项“簸”应读bǒ。
6 C
【解析】
“只能独自剪烛西窗”理解错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故选 C。
7 D
【解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心理。因此,D 项理解不准确。
第二部分
8
①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②朗读能锻炼口才;③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三部分
9
略。
第四部分
10 (1)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1 (1)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2)
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出行
(3)
“一个人类的人”的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4)
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出走”这一行动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5)
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他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12 (1) ①
所以,因此

军队
(2)
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3)
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
【解析】
参考译文:
绍兴六帅,都忠诚、勇敢、坚毅,效仿古代名将。岳飞最后一个出来,但名声一时居于其他诸公之首。岳公身死的时候,武昌的部队驻扎到有十万九百人,都是一个可以抵挡百人。我曾询问他的士兵,认为(岳公治军)勤奋之人与懒惰之人一定分清,功过有别,所以能得人心。从前曾见他率兵征讨贛的固石洞,行军路过的地区,丝毫没有打扰乡里,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13 (1)
表层含义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的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解析】
考查文章标题含义,要答出文章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一般指文中所写的人事物、行为、现象等,此文中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的小花;深层含义一般要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来作答。
(2)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考查字词含义,要答出本义和语境义。首先解释词的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写出了人物、景物、事物的某种特点或情感,抒发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本义+语境义。
(3)
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解析】
考查句意理解,句意理解也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去作答。第⑥段的下文提到“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可知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美丽也要让自己的生命芳香四溢。
(4)
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解析】
能联系本文和材料恰当表述,指出花的内涵,符合题意即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