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7 20: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单选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皑皑(ái) 农谚(yàn)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闸口(zhá) 旷野(kuànɡ) 怅惘(wǎnɡ) 接踵而至(zhǒnɡ)
C.恐吓(hè) 蛮横(hènɡ) 寒噤(jìn) 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草长莺飞(yīnɡ)
2.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素养。②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埔围的海棠呀、桃花呀、月季呀、玫瑰呀,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B.重新恢复对外营业的白水仙瀑景区实行线上实名预约购票,周末接待游客大约四、五百人。
C.“学习的最大体会是学好基本功,”钟南山院士说,“而基本功里面,学好语文是最关键的。”
D.小楼果农、新塘口罩生产商、增城医院医务人员……等各行业人士都在尽己所能支援湖北抗击疫情。
4.【结束语】
如果把下面的文字作为活动的结束语,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心,爱国情会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③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
④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
⑤让我们为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终生
⑥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③①⑥②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③②④⑤⑥①
5.小华将课文的作者或出处进行了归纳,其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驿路梨花》—陆定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吕叔湘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C.《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
D.《卖油翁》—《归田录》,《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
6.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B.《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主旨句,告诫人们要惜时向上。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4分)
7.阅读题目并填空。
《名人传》中所写的三位伟人除贝多芬外,还有 和 。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 (填人名)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 , ……”这是保尔在凭吊女战友的墓地时所说的一段话,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三、复合题(共1小题;共12分)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五道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i.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ii.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
A.jiān—jiàn;C.jù—zhòu;D.sāi—sè。
2 C
3 C
【解析】
A.并列词语后面加语气词,中间用逗号,不用顿号:B.连续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能使用顿号;D.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
4 B
5 A
6 B
【解析】
【分析】B项中《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导致大菱受伤。此选项有些言过其实
【点评】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二部分
7
米开朗琪罗
,
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
《名人传》是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其中,托尔斯泰就是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作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8
朱赫来
,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第三部分
9 (1)
带“我”摘艾叶
,
荒年做艾饼
(2) ①
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3)
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4) C
【解析】
奶奶不愿家人为此愧疚和遗憾。
(5)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