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清 明
谈话引入
上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度过清明假期的?
知识锦囊
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踏青的日子。
诗人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晚年居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
诵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多种方式,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内容。
朗读指导
清 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jiǔ
mù
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和字音。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体会感知
清 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jiǔ
mù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碰到了一个放牛的小孩,便向他询问酒家的方向……
听同学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感受气氛
清 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jiǔ
mù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自己试一试,边读边体会,诗歌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时节,偏偏下起了雨,营造出一种凄凉与愁闷的气氛。
路上行人欲断魂
从这个词可以看出,行人心里有点愁闷。
失魂落魄
“欠”第三笔伸向“谷”下,捺右下伸展。
“云”靠上一点;
“鬼”长撇舒展,插至“云”下面。
诗意解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谁来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细细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凄凉,失魂落魄。
诗意:
本该是出门祭祖踏青的日子,却下起了雨,诗人又一人在外,心情难免郁闷,一起读,读得缓慢点、沉重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朗读展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
请问。
【遥指】
伸手指向远处。
左窄右宽。“亻”的竖稍长,“昔”的第二横稍长。
酒家何处有?
行人向牧童询问什么?
这附近哪里有酒馆?
“氵”呈弧形,“酉”里面的横宜短。
诗意解读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询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指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诗意:
合作探究
一方面是要找个躲雨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饮点酒,驱驱寒气,排解心里的烦闷。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询问酒家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合作探究
清 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jiǔ
mù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再读一读,找一找,你觉得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用行动代替语言,一个手势,让人仿佛看见杏花林后的小村庄,让诗人也有了期待。
引导背诵
想象清明时节的画面,和同桌互相背一背。
清 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构梳理
清 明
雨纷纷
欲断魂
借问
愁闷——期待
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