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检测(word版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检测(word版 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4 22: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共36分)
1. 在 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2. 下列关于氯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的氯化钠溶液用作医疗上的生理盐水
C. 氯化钠固体和其水溶液均不能导电
D. 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3. 下列化肥中不属于盐的是
A. 氨水 B. 碳酸钾 C. 硫酸铵 D. 碳酸氢铵
4. 试用一种试剂将 、 、 三种溶液分开,该试剂可选用
A. 盐酸 B. 硝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钠
5.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 B. C. D.
6. 下列选项中各溶质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 、 B. 、 、
C. 、 、 D. 、 、
7. 剖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该苦味物质是难溶于水的胆汁酸(属于酸)。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为了清除该苦味,可选用厨房中下列哪种物质涂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
A. 水 B. 纯碱溶液 C. 食醋 D. 酱油
8. 如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 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 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离子
9. 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②
A. 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 碳酸氢钠
B. 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C.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10. 下列物质一般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11. 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所发生的反应都不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2. 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A. 操作 B. 操作 C. 操作 D. 操作
13. 在推断实验室无色废液的成分时,四位同学得出了四种结论,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 、 、 B. 、 、
C. 、 、 D. 、 、
14. 铁、氯化铜溶液、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 、 、 )表示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处产生白色物质 B. 处生成蓝色沉淀
C. 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D. 处产生气泡
15. 小新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粉与稀硫酸按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16. 下列离子能在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 、 B. 、 、 、
C. 、 、 、 D. 、 、 、
17. 现有① 溶液、② 溶液、③ 溶液、④ 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
18.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 、 、 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 、 、 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4分)
19. 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 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 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 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 调为
20.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 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乙 丙
B. 相对原子质量:乙 丙 甲
C. 金属活动性:乙 甲 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乙 丙
三、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42分)
21. 图甲是一个“火山爆发”模型。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倒入火山模型内,火山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火山”就会爆发出来。
(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 变动的表现。
(2)这个模拟实验为什么要加水呢 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如图乙),立即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没有熄灭。用棉花封住管口,静置约半小时后再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可见,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 。
22. 溶液的酸碱性常用 表示。回答:
(1)当溶液的 时,该溶液呈现 性, 越大,则溶液的 。
(2)当溶液的 时,该溶液呈现 性, 越小,则溶液的 。
(3)某溶液的 ,该溶液呈现 性。当某溶液的 ,则该溶液呈现 性。
23. 一个大烧杯中放有红、蓝两个气球。
(1)若红色气球中充满空气,蓝色气球中充满 ,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时,出现的现象是 。
(2)若红、蓝两色气球中各充有一种未知气体,当向大烧杯内倒入一种无色气体时,发现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未浮起,则倒入的气体为 (填“二氧化碳”或“空气”,下同),红色气球中充的气体为 。
24. 要配制 的 溶液,(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固体 、 和 溶液、 的 溶液和水,均足量)请举出尽量多的配制方案。
方法①:取 氯化钠和 水;
(1)方法②: ;
(2)方法③: 。
25. 进行以下对比实验,研究 的性质。
(1)实验一的结论是 。
(2)实验二的目的是 。
(3)实验三可证明 能与 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固体药品溶解时,常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作用是 。
27. 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即质量分数)是否与下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一定量该氮肥样品于烧杯中配成溶液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1)反应生成 的质量为 。
(2)若所取氮肥样品的质量为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生成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生成 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生成 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涉及分解反应。
2. C
【解析】常温下,氯化钠易溶于水,生理盐水指 的氯化钠溶液,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等碘缺乏病。氯化钠固体不导电,但其水溶液能导电。
3. A
4. A
【解析】A、盐酸与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 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 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硝酸与 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 、 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与 、 、 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钠与 、 、 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5. D
【解析】A、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 ,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6. A
【解析】A、氯化钠、氯化钡、硝酸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B
8. D
【解析】A、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分子,故C正确;
D、两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不能结合,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9. C
【解析】A、由 ②可知,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 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纯碱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搅拌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10. C
【解析】判断一种物质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关键是看这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是否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与盐酸或盐酸盐溶液反应生成 沉淀, 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故A、B、D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 无论与哪种物质交换成分都不会产生气体、沉淀或水,因此 一般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11. C
【解析】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所发生的反应主要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氧化钙、纯碱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12. A
【解析】称量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和药匙;量取液体需要的仪器是量筒、滴管,不需要玻璃棒;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蒸发结晶需要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过滤需要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故选A。
13. B
【解析】A中 是蓝色的;C中 、 能发生反应,二者不能共存;D中 与 能发生反应,二者不能共存;B中物质都是无色的,且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够共存。
14. A
【解析】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A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15. C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硫酸钠和稀硫酸不反应,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
16. A
【解析】 的溶液显碱性,含 。B中 与 不共存,C中 与 不共存,D中 与 不共存。故选A。
17. D
【解析】四种溶液中,首先鉴别出蓝色的 溶液;把 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 溶液;再把 溶液与另外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溶液。故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①②③或④①③②,选D。
18. 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 、 、 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B.氧化铜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铜,故 、 、 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C. 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 、 、 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D.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 、 、 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第二部分
19. B, D
【解析】A、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搅拌就改变其溶解度,只会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A不正确;
B、③④两步颠倒不会影响除掉钡离子和镁离子而形成沉淀;故B正确;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C不正确;
D、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20. B, D
【解析】A、根据反应生成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的质量是甲 乙 丙,故A正确;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的质量是甲 乙 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 乙 甲,故B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 甲 丙,故C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乙 丙,故D不正确。
故选BD。
第三部分
21. (1) 地壳
(2)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2. (1) 碱;碱性越强
(2) 酸;酸性越强
(3) 中;强酸
23. (1) 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不上浮
【解析】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充有空气的红色气球会上浮。
(2) 二氧化碳;空气
【解析】当向大烧杯中倒入气体时,红色气球浮起而蓝色气球未浮起,说明所倒入气体的密度比红色气球内所充气体的密度大。
24. (1) 克 的 溶液和 克水
(2) 克 的 溶液,并蒸发 克水
25. (1)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解析】露置 分钟后的氢氧化钠表面潮湿,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2) 探究氢氧化钠是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解析】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是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3) 塑料瓶 比塑料瓶 (或 )变瘪的程度大;
【解析】塑料瓶 比塑料瓶 (或 )变瘪的程度大,可证明 与 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27. (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烧杯及其内物质的质量之和。
(2) 设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
所以样品中硫酸铵的纯度为
所以与标注不符。
【解析】要判断该氮肥硫酸铵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达标,应该先计算出硫酸铵的纯度,再与标签上的内容比较判断,可根据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后,产生沉淀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利用硫酸铵的纯度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 样品的质量 计算。
(3) 减小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硫元素存在于硫酸铵中,硫酸铵易溶于水,硫元素全部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硫元素以硫酸钡形式存在,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减小。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