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质量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质量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4 15: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和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数九又称冬九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完成1~2小题。
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左图)”、“花岗岩石球景观照片(右图)”,读图完成3~4小题。
3.有关左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处为向斜构造形成的山地 B.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C.可能储有石油、天然气矿产 D.肯定不存在古生物化石
4.右图为乙地照片,直接形成该景观的外力作用( )
A.风化、侵蚀 B.搬运 C.堆积 D.固结成岩
2021年亚欧和北美大陆经历了“史上最热七月”。国庆期间,我国华北多地遭受暴雨袭击,南方多地持续高温。气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极端天气与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位置和强度有关。据此完成5~6题。
5.“副高”西侧多(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这种天气的出现可以推测,2021年夏季“副高”位置和强度比历史同期平均( )
A.位置偏东、偏南强度较强 B.位置偏西、偏北强度较强
C.位置偏西、偏北强度较弱 D.位置偏东、偏南强度较弱
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十二使徒岩”是2000万年以来,来自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7~8题。
7.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 )
A.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 B.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
C.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 D.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崖
8.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七个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 B.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
C.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 D.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
如图为南非地形、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的雨季( )
A.都是在6~9月 B.分别是6~9月和11月至次年1月
C.都是在11月至次年1月 D.分别是11月至次年1月和6~9月
10.开普敦霜冻天数约为0,而约翰内斯堡霜冻天数较多,最主要原因是约翰内斯堡( )
A.海拔更高 B.受冬季风影响更大
C.得到太阳辐射能较少 D.受沿岸寒流影响大
叶尼塞河是北冰洋淡水贡献率最大的河流。下图示意叶尼塞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积雪覆盖面积与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完成第11小题。
11.叶尼塞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努克市(64°1N,51°4'W,见下图)位于格陵兰岛西海岸,是格陵兰岛上的最大城市,冬季寒冷漫长,附近地区冰川广布,但其沿岸水域海水冬季并不结冰。完成12~13题。
12.影响努克市沿海水域不会被冰封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13.由努克市到冰岛海域航行的船舶在春季最经常遇到的危险是( )
A.海啸 B.风暴潮
C.浮冰 D.台风
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甲、乙线之间海域)及其周边区域,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读图完成14~15题。
14.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和海洋淡水主要来自( )
①甲线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河流注入
③乙线西北部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第Ⅱ卷 综合题
本卷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6~7月,加拿大和美国西部部分地区连日受到高温热浪的侵袭,多地气温超过50℃,最热地区高达到81℃,打破历史最高温纪录。此次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一种名为热穹顶(原理如下左图)的天气现象导致的。下面左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形成过程,右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对冷空气的影响。
(1)结合热穹顶现象形成的原理和该现象出现的地区,推测易发生热穹顶现象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
(2)分析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此次高温天气“高烧不退”的原因。(6分)
(3)说明热穹顶现象对当地影响。(6分)
17.(1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这里断层发育,河谷两岸集中了150余处温泉,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温泉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如下图),高温热泉分布于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区城(图中乙区城),而甲区城温泉水温较低。
(1)依次列出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7分)
(2)据图说明茶洛温泉群的形成过程。(6分)
(3)从岩性及地形角度,分析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低的主要原因。(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曾经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隆起,海水逐渐退去,内陆湖泊发育。中新世时期(距今2330~530万年),昆仑山抬升,地表裸露。上新世时期(距今530~260万年),昆仑山进一步抬升,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干,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伴随着沙漠的形成,昆仑山前出现了草本植物带,但草本植物带的出现未能延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发育,最终其成为我国最大的沙漠。下图示意不同时期昆仑山至塔里木盆地的典型剖面。
(1)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的主要来源。(6分)
(2)结合图示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昆仑山前出现草本植被带的原因。(6分)
(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昆仑山前植被的生长习性。(6分)
和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A C B C D B A
11 12 13 14 15
D B C D A
第Ⅱ卷
16.(18分)
(1)夏季高温干燥,风力较弱。(6分)
(2)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热穹顶产生的下沉气流阻挡地面蒸发的热空气向外扩散,并将热空气重新压回地面,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冷空气少且势力较弱,热穹顶外围存在向四周辐散的气流,阻挡了冷空气的流入。(6分)
(3)高温干燥,威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能源消耗量增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升高。(答出3点,合理即可,6分)
17.(19分)
(1)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为: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3分)
判断理由: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4分)
(2)受板块挤压,断层和裂隙发育;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被地下热源加热;地下热水,沿着裂隙和断层出露。(6分)
(3)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且多地下径流,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坡度较缓,地表水滞留时间长,地表冷水下渗多。(6分)
18.(18分)
(1)干涸、裸露的湖滩提供沉积物;岩石受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影响,形成岩石碎屑;山脉抬升过程中山体剥落、侵蚀下来的松散物质。(6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近地面风力侵蚀、搬运细小物质,遇到昆仑山阻挡,在山前地带沉降,形成风成黄土、粉砂,改善了地表土壤条件;山前地带水分条件较好;受风沙影响较小利于草本植物生存。(6分)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耐旱;该区域风沙活动强烈,植被抗风沙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植被耐贫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