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卑劣、蛮横、赋予、正大光明”等词语。
2.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概括本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感受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闻一多及此次演讲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革命的崇高品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学会运用句式变化和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催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他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去共同感受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字友三,湖北黄冈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2.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于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知识链接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等。演讲词具有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感情性等特征,可分为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三类。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卑劣(bēi liè) 诬蔑(wū miè) 屠杀(tú)
召开(zhào) 离间(jiàn) 蛮横(mán hèng)
卑鄙(bǐ) 赋予(fù)
(2)词语释义
卑劣:卑鄙恶劣。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给予。
(3)词语辨析
“挑拨离间”和“推波助澜”两个词都有“借助外部力量促使事物发生变化”的意思。“挑拨离间”是贬义词,指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推波助澜”是中性词,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使扩大影响。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演讲可分成几个部分?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答案示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第二部分(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第三部分(6~12):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这篇演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示例:这篇演讲表达了作者闻一多强烈的爱憎之情。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说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又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4.这篇演讲有什么特色?这种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案示例: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中找答案。
答案示例:①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自己在害怕,自己在恐怖;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作者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在演讲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演讲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其险恶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端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演讲者的鲜明感情和坚定立场。
3.比较分析第4、5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答案示例:相同点:都是揭穿反动派的虚弱本质,阐扬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的斗志。不同点有三:①第4自然段是剖析反动派当前的心理状态,揭穿其虚弱本质,揭示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第5自然段论述现实、引证历史以阐明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②第4自然段侧重说反动派卑怯无耻,本质虚弱。第5自然段侧重说人民力量强大无敌,终将胜利。③第4自然段表现出作者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与蔑视。第5自然段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充满了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
4.举例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一句就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现出闻一多的大义凛然、爱憎分明。
5.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就用事实说理,让反动派的谎言不攻自破。就此试作简析。
答案示例: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先生被害惨案,在赞扬昆明青年和李先生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也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用心。第5自然段中,为了证明“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观点,闻一多从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反(“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两方面举了例子,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和自豪感。
6.说说演讲者感情的浪涛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答案示例:三个部分贯穿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到愤怒,直至充满必胜信心。作者在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愤慨之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四、课堂小结
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地奋斗,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新生活。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谁?这篇演讲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作者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作者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为革命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二、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演讲,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文中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
答案示例:这篇演讲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第2自然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反动派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了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了昆明的无限光荣。然后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帮人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2.第1自然段从开头到“偷偷摸摸地来暗杀”共有五个感叹句,各表达了闻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句表明闻先生对卑劣凶残地杀害李公朴先生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愤恨和鄙视。②“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句既是对李公朴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行为的赞颂,又隐含着对卑劣无耻、丧心病狂的反动派的痛恨。③“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两句表现了闻先生对蛮横无理、凶狠残暴的反动派的无比愤恨。④“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当面的质问、斥责,喷发出闻先生对反动派的一腔怒火,表现了闻先生对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的极端蔑视。
3.第4自然段中“你们完了,快完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的威风,又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
4.分析第5自然段中“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感情。
答案示例: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反而会激起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5.第5自然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
答案示例:“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6.赏析下列语句。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2)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答案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革命斗争更加残酷。
7.第5自然段中“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属于什么句式?如果将此句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反问句。陈述句“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不如反问句的语气坚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要概述课文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演讲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这篇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感染力和论辩的力量,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这篇演讲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全文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句,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这篇演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1.读下面仿《最后一次讲演》写成的一段网文,自选话题,仿写一段演讲词。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我究竟踩住了谁的尾巴,竟然被很多人扣帽子、打棍子,肆意进行人身攻击?
我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我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奴性、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喊打喊杀,肆意谩骂和攻击?(鼓掌)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摆事实、讲道理,而如同泼妇骂街一般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这成什么话?(鼓掌)
(选自百度博客论坛)
2.闻一多诗歌欣赏。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四、课堂小结
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吸引听众和达到演讲目的的关键。《最后一次讲演》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振聋发聩、使听众热血沸腾,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高超的演讲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把握演讲的特点和技巧,逐步学会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演讲的精妙开头和有力结尾。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