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4 22: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最后被攻灭的诸侯国是
A.魏国 B.楚国
C.齐国 D.燕国
2.自秦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只是“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分化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3.2021年是我国的农历牛年。下列关于“牛”字的书写,属于秦朝时全国通用文字的是
4.《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等人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秦律应当处死,情急之下,众人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因大雨戍边延期,根本不会被处死。由此可见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5.成语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精华,有许多成语出自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涿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6.下图文字所涉及的史实不包括
A.秦统一中国 B.文景之治
C.西汉建立 D.楚汉之争
7.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这反映了汉初实行
A.“推恩令” B.重农抑商
C.休养生息 D.以武立国
8.范文澜指出,董仲舒把战国以来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孔子的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过他的加工,向来被看作不达时宜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王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贡献在于
A.提倡以儒学改变汉朝官制
B.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注重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传承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
9.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儒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外交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10.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不属于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原因的是
A.州牧势力的膨胀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1.《后汉书》记载:“角(张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关于张角领导的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宗教形式组织
B.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C.起义取得了胜利
D.打击了西汉的统治
12.《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A.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13.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它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秦朝设立陇西郡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设西域都护 D.班超经营西域
14.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A.辨症施治 B.强身健体 C.生态保护 D.药典编撰
15.本纪和列传是《史记》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大,是之前的史书中所未有的体例,这体现了司马迁
A.力求实事求是 B.修史选材广泛
C.述史爱憎分明 D.具有首创精神
二、辨析改错(8分)
16.秦汉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改正:
【 】(2)楚汉之争中,刘秀被包围在垓下,最终兵败自刎。
改正:
【 】(3)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半两钱。
改正:
【 】(4)东汉末年,在汉中、巴蜀地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上图中中央哪一职务是处理行政事务的 图片所示制度是由哪位帝王开创的 (2分)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摘编自《史记》
(2)材料二中主父偃的话说明汉朝出现了什么问题 对于材料二中主父偃的建议,汉武帝是如何采纳实施的 该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6分)
(3)综上所述,请你概括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件 其“始开西域”最初的任务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上图这条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上的A地指的是今天哪里 B国在当时叫什么 (2分)
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 【识读表格——了解历史信息】
(1)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请根据下列表格成就写出与之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
人物 朝代 成就
① 东汉 发明“麻沸散”
②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称为“医圣”
活动二 【阅读材料——解析历史知识】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美]罗伯特·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
(2)请列举一项汉朝时“曾经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4分)
活动三 【关注时政——感悟家国情怀】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
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A D B C C B C A A C B D
二、辨析改错(8分)
16.
【×】(1)“汉朝”改为“秦朝”
【×】(2)“刘秀”改为“项羽”
【×】(3)“半两钱”改为“五铢钱”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1)丞相。(1分)秦始皇(或嬴政)。(1分)
(2)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2分)实施:实行推恩令。(2分)影响: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分)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
(1)事件:张骞通西域。(2分)任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
(2)A:陕西西安。(1分)B:大秦。(1分)
(3)一方面传承了平等互利、包容互信的丝路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1)①华佗(2分) ②张仲景(2分)
(2)科技发明:改进造纸术。(2分)影响: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2分)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实现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历代先贤的智慧和爱国情怀。(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