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5 11:10: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两茎灯草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写字经验,通过拼读认识“侄、痰”2个生字,会写监、侄、郎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词语;能结合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感情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并试着练习用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由读人到写人。
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学——初识严监生(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释题,初识严监生
1、孩子们,这个学期我们一次次的领略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其中许多经典的人物,精彩的语言,精湛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部古典名著——【投影《儒林外史》】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今天就去认识其中一个人物,【板书:严监生】
2、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监”,齐读,解释“监生”。
3、了解人物背景
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呢?他的家境又如何呢?我们不防先来看这样一份资料,请看——
出示资料1: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一次,严监生病情不起,睡在床上却想着田里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数百个仆人下乡去,这一收一卖就是几万两银子。有人估计,严监生的银子加起来,一个挨一个地摆,能绕着他家那诺大的后山摆上一圈。
4、在这一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1)借助课文提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严监生在临死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呢?
2、检查初读效果。
轮读,相机正音,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检查、渗透学法)
板块二:导学——走近严监生(梳理猜测 感受形象)
(一)理清文意
1、这篇古白话文只有一大段。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
(前面讲病重,后面讲众人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映。)
2、孩子们,那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不急,老师给你提个醒,请看——出示:
时间 地点 人物 关键词
临死前 病榻前 严监生、诸亲六眷 两茎灯草
学生自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意思。
(二)感悟病重
1、瞧,孩子们,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就能轻而易举地概括出主要内容,这就是抓三要素及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那课文中哪些句子透漏出严监生病得很重的信息,请你紧扣文本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他的病情呢?(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孩子们,这严监生的病,原本不应如此之重。《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处描写——
出示资料2:
灯节以后就开始心口痛,渐渐骨瘦如柴,郎中告知,需以人参调养方可,可这严监生竟然舍不得银子买人参,才落得这般田地。
师:孩子们,读到这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呢?
(三)梳理猜测
1、这真是要钱不要命啊!眼看就要死了,偏偏——总不得断气 ,请大家再读这句,看看这句话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问题? ——齐读(板画伸出两个手指)。
2、那肯定是心里还有事未了,还有牵挂。孩子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快要死了,话都已说不出来了,却非常执拗地伸出两个手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你觉得这两个手指可能代表什么呢?
3、那诸亲六眷的猜测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词语划上横线,再把有关严监生的反应划上波浪线。
(四)感受形象
1、合作学习。
一人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一人读诸亲六眷的猜测,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细细品味。
A、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
B、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
学生展开想象写话,老师巡视。
2、“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着急、生气、绝望。)那你能理解他,读懂他吗?(指导朗读)
3、直到赵氏认为用两茎灯草怕费了油,严监生才——
出示: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从“点一点头”,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总结: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还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
5、至此,孩子们,你还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严监生呢?
板块三:共学——走进严监生(对比文字,感受写法 )
(一)感受神态、动作描写的精准
1、作者提到了吝啬这两个字了吗?但是,多年以后,当我们提起这位严监生,脑海中就会立刻跳出这个词;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这位严老先生,眼前就会看到那他骨瘦如柴的两根手指。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切刻入我们的脑海的呢?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去细细品味。
2、出示幻灯片
诸亲六眷 猜测的内容 严监生的反应
大侄子 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 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交流朗读,读中感悟,进一步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3、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描写严监生的句子都是在写严监生的——(摇头、手指)是的!人物的动作往往能折射出人的性格。所以,大凡作家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动作上下足功夫。
(二)感受细节描写的精妙
1、那么怎样把人物的动作才能写的精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伸着手指摇头这一动作,作者在写法上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
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
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
2、学生交流,感悟细节描写的精妙。
(1)在这几次描写上你发现这些神态、动作有什么变化?(注意细节变化,反映人物心理)
(2)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的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所以我们在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板块四:延学——走出严监生(当堂练笔,课外延伸)
1、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细致的描写,成功的将严监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中。孩子们,只要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就能像作者一样写出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来。不信,咱们就来试一试。来,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写好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1)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小练笔,其他学生点评。
(3)师小结练笔情况。
2、孩子们,通过这短短的四十分钟的学习,一个家财万贯又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印入了我们的眼里,扎进了我们的心里。那这就是严监生的全部形象了吗?我们不防来看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呢?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多么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在课后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那一个个内心可怜又可悲的鲜明形象吧!
板书设计:
两茎灯草
神态、动作 性格
大侄子 ? 摇了摇 吝啬鬼
二侄子 ? 狠狠摇 守财奴
奶妈 ? 闭眼摇
赵氏 挑掉一茎 没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