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景阳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学习目标
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5个字,会写5个词语。
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水浒传》是我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后,他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来,他历经波折,在逃亡途中投靠梁山,成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导入新课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古代著名作家,生卒年未详,籍贯是兴化白驹场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
作者介绍
《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
《水浒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景阳冈》。
讲授新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猜猜意思。
(3)找出文中主要人物,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读要求
倚靠 玉箸 碗碟 一斤 俺家 绰起 手杖 擒获 勿动 肋骨 踉跄 呵呀 胯下 霹雳 咆哮 铁锤 血泊
jīn
yǐ
zhù
dié
ǎn
chāo
zhàng
qín
wù
lèi
liàng qiàng
ā
kuà
pī lì
páo xiào
chuí
pō
字词识读
倚
绰
箸
杖
碟
擒
俺
勿
肋
踉
跄
呵
胯
霹
雳
咆
哮
锤
泊
三碗不过冈
斤
冈
饥
碟
俺
榜
杖
兼
勿
悉
坠
膛
截
申
gāng
jī
dié
ǎn
bǎng
zhàng
shēn
jiān
wù
xī
zhuì
táng
jié
拖
tuō
jīn
斤
生字书写
【耻笑】
【请勿自误】
【踉踉跄跄】
【结伙】
【诡诈】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鄙视并嘲笑。
跟人结成同伴。
狡诈。
词语解释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的语言读起来和现在的大不一样,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和现代文不同。
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木棍的武器。
只见店主人 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倒了一碗酒
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请不要误了自己
吊睛白额大虫
店家
客官
榜文
古典名著中有不少这样的语句,在阅读时大家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能猜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 )
( )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上冈
打虎
下冈
整体感知
第1~2 自然段:武松喝酒。
第3~5自然段:武松上景阳冈。
第 6~7 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
第 8 自然段:武松一步步挨下了景阳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小标题都是从武松作为主体的行动概括的。抓住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很快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不听店家的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
语言描写
喝酒
豪爽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倔强
满满筛一碗酒来。
再筛一碗酒。
又筛下一碗。
又筛三碗。
一连又筛了三碗。
再筛了三碗酒。
再筛了六碗酒。
十八碗
酒量惊人
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胆量过人
思考:“喝酒”这部分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心理描写
倔强、固执、无畏
上岗
再读“上冈”部分,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突出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为下文做铺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武松的初步认识。
复习导入
武松打虎的部分。
文中最能体现武松智勇双全、武艺高强的是哪部分呢?
讲授新知
自读课文第6—7自然段,理清“打虎”经过,说说课文写“武松打虎”是分了哪几步来写的
打虎
“武松打虎”这部分分了五步来写:
(1)一阵狂风后猛虎骤然出现;
(2)猛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两闪一躲。
(3)武松轮起梢棒打虎,却劈在枯树上,梢棒断成两截。
(4)武松赤手空拳,用尽平生力气把猛虎打倒了。
(5)武松怕老虎还没死,就用断了的梢棒又打了一回。
默读第6—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武松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
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动作敏捷,机智灵敏
凶猛残暴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撅,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撅又打了一回。
老虎凶猛无比
机智
力大无穷,十分勇猛
小心谨慎,思考周全,不留后患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思考:这里的心理描写是否有损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呢?为什么?
下岗
心理描写
没有。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相当不易,此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精神饱满,随时准备再战猛虎就失真了。所以,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也让读者更信服,丝毫无损他的英雄形象。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我赞同……因为……”“我的看法是……”“我觉得……”
明确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现实生活有区别,不能随便用当下的观念去评判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豪爽 爱面子 勇猛 机智 固执 勇敢 小心谨慎……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晌午(shǎnɡ) 前爪(zhǎo)
B. 踉踉跄跄(niànɡ) 一双箸(zhù)
C. 咆哮(jiào) 迸出(bènɡ)
D. 绰起梢棒(chuò) 挨下冈来(ái)
A
.
.
.
.
.
.
.
.
课堂练习
二、读拼音,写词语。
ɡuǎi zhànɡ jī è zhuì luò
jié qǔ jiān bìnɡ
拐 杖
饥 饿
坠 落
胸 膛
截 取
兼 并
课堂练习
xiōnɡ tánɡ
三、选字填空。
[冈 岗] 站______ 景阳______
[榜 傍] ______文 ______晚
[碟 蝶] 蝴______ 碗______
岗
冈
榜
傍
蝶
碟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课后作业
搜集你喜欢的人物及其故事,并分享交流。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