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挑山工》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挑山工》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09: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挑山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情境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还有沉着冷静的哈尔威船长,以及甘于牺牲的黄继光。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挑山工,在作者冯骥才的笔下,这位平凡的挑山工有着怎样的不平凡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习目标
认识“役、屡”等 5 个生字。
默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过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讲授新知
作者简介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其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且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且喜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去开掘生活底蕴。著有《俗世奇人》《铺花的歧路》等。
讲授新知
阅读要求:
1.自由默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小组交流,说说课文的脉络。
讲授新知
“我”的疑惑
(1、2)
“我”
挑山工
偶遇解疑
(3~5)
“我”的启示
(6)
讲授新知
阅读要求:
1.多读几遍课文,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 组织交流:
(1)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讲授新知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登山路线
原因
折尺形
货物不碰到台阶、省力、保护膝盖
讲授新知
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有何不同?比一比,画一画。
一身轻松
走直线(路程短)
速度快
然而,为什么到最后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呢?
挑重物
走折尺线(路程长)
速度慢
讲授新知
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讲授新知
一路上总得停下来
一个劲往前走
速度虽快,但耽误工夫
速度虽慢,后来居上
讲授新知
找出“我”与挑山工的三次相遇,思考并填写表格。
挑山工 游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讲授新知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挑山工精神
作者需要这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挑山工精神。
2003年,泰山货运索道建成,成批的货品不再依赖挑山工。泰山正变得越来越好,这些曾被誉为“挑起泰山的人”的挑山工却越来越少。但是,当今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呼唤“挑山工”精神?
讲授新知
挑担不畏难,登山不畏艰,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
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
照亮前行的时代火炬
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讲授新知
课堂练习
挑山工(tiāo tiǎo) 尽头(jǐn jìn)
背心(bēi bèi) 扁担(dān dàn)
随便(biàn pián) 压弯(yā y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
·






课堂练习
二、照样子,写ABB式词语。
例:光溜溜
沉( ) 黑( ) 白( )
亮( ) 红( ) 金( )
甸甸
黝黝
茫茫
晶晶
彤彤
灿灿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