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课题声声慢说课人:陶晓薇选送单位:衡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参赛单位:祁东二中1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综述1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的最后一篇,作者李清照。本单元选取的四位词人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
本单元选编的李清照的两首作品《醉花阴》和《声声慢》虽然风格一致,但情调迥然有别,互为补充,既可以帮助读者完整阅读李清照,又可以帮助读者读懂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清两种愁情的天壤之别。12、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前后期作品的不 同特点。
(2)抓抒情语句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3)抓主要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 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一、说教材13、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分析抒情语句来理解 作者的情感。
(2)通过分析重要意象来领悟 作者的情感。
难点:挖掘词中主要意象的丰富而又复 杂的内涵。一、说教材1二、说学情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对诗词写作手法及诗歌意象的理解方面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提示,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1三、说教法 美读法
抓关键词句法引导分析法知识迁移法比较阅读法1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2、作者简介3、朗读4、分析作者的情感5、总结归纳6、反馈练习1课前五分钟播放王祖贤的《声声慢》曲,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
由《如梦令》导入,引出词人李清照。1、导入1(1)学生自己说说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李清照的简介。
(2)教师补充,总结。2、作者简介(完成知识目标1)1(1)听朗诵带,学生小声跟读 (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
(2)单个学生读
(3)齐读
(4)自由朗读3、朗读1(1)抓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愁情。
4、分析作者的情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寻寻觅觅国破、家败、人亡,孤苦空虚,欲寻寄托、欲寻往昔美好。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行为冷冷清清不但无获,反被孤寂清冷的氛围侵袭得凄惨黯淡。行为之结果,写环境特征亦暗示内心感触凄凄惨惨戚戚陷入无尽悲哀、无尽愁绝之中。纯写内心,情感深化巧用叠词,写出女词人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1(2)抓主要意象分析愁情4、分析作者的情感急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得出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1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问:为何说是“淡酒”?1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总结归纳1用本节课所讲的鉴赏诗词的三种方法,比较阅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种不同愁情。6、反馈练习1五、说课综述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运用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