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草莓》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余数)及被除数较小的有余数的除法和会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探究被除数较大的有余数的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并且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的背景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分一分的活动,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能力目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法:谈话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吗? (余数要比除数小)
2、口算练一练:(课件出示)
16÷8 12÷4 11÷3 16÷5
3.笔算练一练:(课件出示)
13÷4 16÷8 请人上黑板计算, 男生女生比赛完成。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师:今天,小猴家要请客,看,(投影出示课本情景题图)。热情的小猴拿什么来招呼客人呀?谁来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猴拿出了55个草莓来招待客人,有8个盘子)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的提问提炼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盘放几个草莓,还剩几个?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草莓,好吗?
4、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如果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你能很快算出商吗 请小朋友们自己算一算。(集体订正)
7.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课件出示)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8、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
( )里最大能添几?
( )×8<44 7 ×( )<54 9× ( )<62
( )×6<40 ( )×4<30 5× ( )<48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8.每7个草莓放一盘,可以几盘,还剩几个?(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8判断下面算的对吗?想一想,说一说。(审题后再汇报)
2.“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3.反馈矫正,形成经验。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 试商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小结:1、试商要有目的。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五、 板书: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3个,还剩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