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5 12: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第24届冬奥会即将于2022年2月4日在我国举行,全球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奥林匹克的激情与梦想将再度在奋进的中国点燃。在构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文化根脉。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被排除在统治思想外 B.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从此成为国家规定教材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D.排除佛道影响,树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4.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民的呼声C.封建制度衰落 D.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5.顾炎武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责任主体不同,梁启超将其归纳为( )
A.“君主受命于天”B.“人人都有良知”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师夷长技以制夷”
6.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 D.强调知行合一
7.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用戏剧、雕刻、绘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人性美与自然美。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
A.摆脱了教会的束缚B.侧重道德心理刻画C.具有世俗性的特征 D.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8.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教皇兜售“赎罪券”B.人文主义的传播C.世俗王权的强化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宗教改革于16世纪在欧洲兴起。以下属于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教派有( )
①路德派 ②加尔文派 ③东正教 ④英国国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表现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视人的本性C.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D.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11.1784年,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在巴黎首演,剧中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相爱,他们冲破野蛮权力、习俗、法律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塑造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典型。该作品( )
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B.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张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对理性王国进行了反思
12.美国权力架构中三权分立的设计实际上践行下列谁的政治理想(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1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隋唐时发明了管形火药武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14.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是( )
A.风俗画 B.宫廷画 C.宗教画 D.文人画
15.促使宋词、话本和元杂剧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6.从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7.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而这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也应用于人类社会。由此可知,牛顿力学( )
A.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B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18.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标志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量子力学的诞生
19.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表现在( )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 ④被引进到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21.19世纪60—90年代,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佐宗棠等新兴官僚,应用发展“经世致用”学说,开展了洋务运动。这里的“经世致用”学说在当时表现为(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救亡图存,变法改制 D.变革政体,收回利权
22.康梁维新思想的主要贡献是( )
A.确立中体西用治国主张B.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要求建立西方政治制度
23.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今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劳工神圣”的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
A.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C.社会主义还没有被中国接受 D.中共成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4.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但其“民生”主张带有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是( )
A.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B.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富国强民具体措施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布尔什维主义
26.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B.《新青年》的出版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7.有位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禾下乘凉”是其毕生的梦想,这位科学家是( )
A.李四光 B.钱学森 C.吴阶平 D.袁隆平
28.“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C.“文化大革命”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
29.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专业设置多为文科,理工科比例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增加理工科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B.为工业化提供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稳定干部队伍
30.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的迷惘和痛苦。下列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
A.雪莱的《西风颂》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材料分析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期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这种“传统科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著作体现了哪些共同生产领域。(4分)这些科技著作的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及影响。(6分)
(3)综合以上材料,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成果对两地近现代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了洋务派的哪一致命弱点?(2分)郑观应在学习西方方面与魏源相比有什么进步?(4分)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2分)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2分)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6:BCCACB 7-12: CDDCBC 13-18:DDDADD
19-24: CBBDBA 25-30:BADBBD
31.(1)领域:农业和医药;(4分)特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2分)
(2)成就:三大定律;(2分)
影响: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推动欧洲和世界科学与哲学的发展。(4分)
(3)影响:
中国:进入到经验总结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科技巨著;缺乏理论的指导,使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4分)英国:迎来近代物理学的巨大发展,推动启蒙运动的产生。(4分)
32.(1)弱点: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2分)进步性: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4分)
(2)维新变法运动。(2分)主张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4分)
(3)新文化运动。(2分)民主、科学 (2分)。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