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文档属性

名称 再别康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9 12:41:00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再别康桥 徐 志 摩 徐志摩(1896-1930)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24岁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曾经说过:“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当作者又要和它告别时,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欣赏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 康桥的景物(意象)
轻轻挥别云彩金柳水草浮藻星辉夏虫悄悄的走分析讨论: 七个诗节中你最喜欢哪一节?诗中的哪一个词或句子让你赞叹?说出你的理由,并有感情的读一读。2、河畔金柳倒影图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5、撑篙漫溯寻梦图6、黄昏夏虫沉默图7、招手惜别云彩图诗中的画境1、挥手作别云彩图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7难舍难分感情的起伏: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夏虫。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欣赏张清芳演唱的《再别康桥》走出康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课件18张PPT。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分析 永州市第三中学  李红
一、?教材、学情分析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属于必读课。诗歌语言清新、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作品中既有美丽的康桥风景,又有复杂的离情别绪,而高一的学生,正是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之时,对诗歌中的意境及情感有着鲜活而生动的理解,基于这些,学生能较快的通过本诗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接受诗歌美的熏陶,进而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
2、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流露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及情感。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
1、以读带讲”。
2、制作诗、画、音三位一体配乐朗读视频课件,创设诗歌情境。
3、制作了康桥美丽的图片,营造浓浓的康桥氛围。
4、在教学的结束处播放一首由张清芳演唱的《再别康桥》,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再一次品味诗歌的情感。
5、比较鉴赏(《再别康桥》与《沙扬娜拉》) 四、学法
    1.小组讨论。
    2、自主朗读。
    3. 比较鉴赏、协作探究 。
指导思想: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情感、通过朗读理解情感、通过比较明确情感,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与古离别诗比较导入
设计意图:
   1、与古离别诗比较,强调新诗和古诗的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距,点出本诗的一些特点。
  2、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介绍作者及写作缘由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并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参与感。
   2、同时在这一环节较好的完成了“知人论世”,让学生对诗歌背景及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
   3、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
设计意图:
   1、在本环节中通过音诗画三者结合的配乐朗读,营造出一种柔美宁静的诗歌意境,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从而唤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强烈兴趣。
   2、配乐朗读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同时,配乐朗读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四)、分析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诗人流露的对康桥的情感。

A、鉴赏意象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通过几个提问激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初步分析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落实了“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康桥的景物(意象)
轻轻挥别云彩金柳水草浮藻星辉夏虫悄悄的走B、鉴赏情感(分组讨论,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
  1、反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热烈讨论(分组讨论、自由讨论)、揣摩诗中的关键字词、展开想象、去充分地感受,品味诗人离别时的深度情感。 。
  2、落实了“通过分析、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五)、思考:诗歌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1、通过师生对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的讨论 ,配合课件的展示,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世界的复杂。
  2、落实了“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进一步明确了教学重点,也成功了解决了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及情感。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7难舍难分感情的起伏:(六)、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情
设计意图:
  1、通过自由朗读,走入到诗歌的情境里,去触摸诗歌的情弦,和诗人一起动情起舞。在“美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情美、诗意美。
  2、落实“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鉴赏诗歌的形式美(引导归纳)
1、绘画美
2、音乐美
3、建筑美
设计意图:
  1、对本诗形式美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本诗及新诗的“三美”原则。
  2、完成了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八)欣赏音乐《再别康桥》,收束全文
设计意图:
  1、带着对康桥美丽世界的向往,欣赏一曲由本诗作歌词创作的歌曲《再别康桥》,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再次品味本诗的情感。
  2、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情,感受诗意,同时再一次落实‘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九)比较阅读,剖析情感
设计意图:
   1、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再别康桥》这首诗与其它离别诗不同的情感特点:哀而不伤,带有一丝惆怅,几分飘逸。
   2、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分析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 李红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诗的教学设计来来加以阐述。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作者徐志摩。属于必读课。诗歌语言清新、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作品中既有美丽的康桥风景,又有复杂的离情别绪,而高一的学生,正是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之时,对诗歌中的意境及情感有着鲜活而生动的理解,基于这些,学生能较快的通过本诗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接受诗歌美的熏陶,进而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
2、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流露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及情感。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
1、“以读带讲”。“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 它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触摸这首诗的情感,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制作诗歌、画面、音乐三位一体配乐朗读音频课件,创设诗歌情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能能准确地理解到诗人的真正情感。
3、制作了康桥美丽的图片,营造浓浓的康桥氛围。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始终处于康桥美丽的世界中,感觉就像在康桥的世界里遨游。
4、在教学的结束处播放一由本诗作歌词创作的歌曲《再别康桥》,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再一次品味诗歌的情感。
5、比较鉴赏(《再别康桥》与《沙扬娜拉》)
???五、学法:
1.小组讨论。
2、自主朗读。
3. 比较鉴赏。(《再别康桥》与《沙扬娜拉》)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情感、通过朗读理解情感、通过比较明确情感,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再别康桥》一诗,计划讲授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与古离别诗比较)
(课前两分钟播放音乐《送别》营造别离的氛围。)
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一首离别诗《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设计意图:
 1、与古离别诗比较,强调新诗和古诗的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距,点出本诗的一些特点。
 2、最主要是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缘由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两个问题:徐志摩是怎样的一个人?《再别康桥》是作者在怎样的情形下写的一首诗?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并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参与感。
2、在这一环节较好的完成了“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及诗歌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3、为后面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
(三)欣赏配乐朗读视频《再别康桥》
设计意图:
1、在本环节中通过音诗画三者结合的配乐朗读,营造出一种柔美宁静的诗歌意境,容易将学生带入诗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本诗的强烈兴趣。
2、配乐朗读渲染了诗歌的情感,在音乐和画面的熏染中能让学生很快把握诗歌情感的主调。
3、配乐朗读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
(四)分析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诗人流露的对康桥的情感。
A、鉴赏意象
1、作者描写了康桥的哪些景物呢?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夏虫)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通过几个提问激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初步分析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落实了“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和“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B、鉴赏情感
1、分析讨论诗人对康桥的情感,请同学们针对下列问题展开思考:
(1)每一节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给每一节诗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明确:
①挥手作别云彩图
②河畔金柳倒影图
③青草水底招摇图
④榆阴浮藻清潭图
⑤撑篙漫溯寻梦图
⑥黄昏夏虫沉默图
⑦招手惜别云彩图
 (2)七个诗节中你最喜欢哪一节?这一节写了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或哪个句子让你赞叹?说出你的理由,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明确:
第一节:
连用三个“轻轻的”写诗人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明确:三个“轻轻的”,用得最好。
写出了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留恋。诗人的情感是那样的温柔细腻。
第二节:
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
明确: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个比喻用得好。
把“金柳”比作“新娘”独具匠心,它既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的迷恋的感情。谁愿意离开美丽的新娘呢?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三节:
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
明确:“甘心”二字用得最好。
水草在作者眼中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作者诗人久寻而不得,心向往之的境界。作者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沉醉了,他“甘心”做康河的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的,热烈的爱恋。
“招摇”一词用得好吗?可不可不换成“轻摇”?为什么?
“招摇”正好写出了青荇在康河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正表达了诗人在康桥的心境是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轻摇”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
第四节:
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
明确:由潭水联想到“彩虹”又联想到“彩虹似的梦”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读书、乘凉、遐想。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彩虹五彩斑斓,同时又引发了诗人彩虹似的梦想,把潭水写得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彩虹似的梦”让人想象到诗人心中的一个在康桥时期建立的对自由、理想的追求的“梦”,在回国的几年中都破碎了,所以诗人这一次来到康桥,把这一个“梦”沉淀在他所心爱的康河中,好好地珍藏起来。
第五节:
写诗人在“寻梦”回想中在康河中尽情的遨游。
明确:这一寻梦的想象写得好。写出了诗人在康桥中是那样的幸福和快乐。
这一节诗人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写出了诗人在康桥里极度快乐的心境。
明确:想放歌却又不能放歌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很好。
当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写尽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与不舍。
第六节:
写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
明确:“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两句写得最好。
康桥的一切为了诗人的离别而沉默,就连夏日夜晚最热闹的夏虫也受到了感染不再鸣叫,诗人以烘托的手法借夏虫写出了自己对康桥的深深的眷恋和离别的惆怅之情。康桥尚且如此,何况是诗人自己呢?
第七节:
写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明确:连用两个“悄悄”很好。为何不用“轻轻”了呢?
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比至第一节“轻轻”,显得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诗人眷恋康桥为什么临别却“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写出了诗人对康桥世界的百般珍惜,不愿其完整受到损伤,不愿破坏康桥任何一片美丽的情致,哪怕是一片云彩呢!(可以有多样解读:诗人不忍心破坏康桥宁静、和谐的美;诗人怕触物伤情,不敢带走;诗人无限渴望却不能带走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
设计意图:
1、 通过“七个诗节中你最喜欢哪一节?这一节写了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或哪个句子让你赞叹?”这么几个问题反复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自由讨论并让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揣摩诗中的关键字词、去充分地感受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深刻情感。
2、落实了“通过分析、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五)思考:诗歌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层次是怎样的?
(过渡:了解了诗人对康桥的情感后,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诗人在抒发对康桥情感的时候,他的情感上有些什么变化?)
明确:难舍难分①--欢喜和眷恋②--更加欢喜和眷恋-③--对康桥的永久恋情④----感情达到高潮⑤--情绪低落⑥--难舍难分⑦
设计意图:
1、通过师生对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的分析,配合课件的展示,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世界的复杂。
2、落实了“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进一步明确了教学重点,也成功了解决了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及情感
(六)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情
下面就请同学带着作者对康桥浓浓的深情有感情的来朗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注意,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出诗人情感上的变化,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诗歌当中去。
设计意图:
1、通过自由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融进诗句里,去触摸诗歌的情弦,和诗人一起,同悲同喜,动情起舞。在“美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情美、诗意美。
2、再一次落实“通过分析、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七)鉴赏诗歌的形式美
1、绘画美
2、音乐美
3、建筑美
设计意图:
1、对本诗形式美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本诗及新诗的“三美”原则。
2、完成了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八)欣赏音乐《再别康桥》,收束全文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确是悄悄地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是他的康桥。它做为学院建筑留在英国,它做为一篇具有生命质感的美文,留在中国文学史中。自然中的康桥会老,但文字中的康桥,将在所有爱志摩的读者心中永远年轻。
设计意图:
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最后带着对康桥美丽世界的向往,欣赏一曲由本诗作歌词创作的歌曲《再别康桥》,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再次品味本诗的情感。
2、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情,感受诗意,再一次落实‘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九)比较阅读,剖析情感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设计意图:
1、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再别康桥》这首诗与其它离别诗不同的情感特点:哀而不伤,带有一丝惆怅,几分飘逸。
2、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件12张PPT。再别康桥 徐 志 摩 徐志摩(1896-1930)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24岁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曾经说过:“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当作者又要和它告别时,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欣赏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 康桥的景物(意象)
轻轻挥别云彩金柳水草浮藻星辉夏虫悄悄的走分析讨论: 七个诗节中你最喜欢哪一节?诗中的哪一个词或句子让你赞叹?说出你的理由,并有感情的读一读。2、河畔金柳倒影图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5、撑篙漫溯寻梦图6、黄昏夏虫沉默图7、招手惜别云彩图诗中的画境1、挥手作别云彩图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7难舍难分感情的起伏: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夏虫。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欣赏张清芳演唱的《再别康桥》走出康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