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

文档属性

名称 一片槐树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7 19:30:00

文档简介

《一片槐树叶》说课稿
常德市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苏丽
说教材分析
《一片槐树叶》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诗歌。本单元所选的五首诗歌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一片槐树叶》是台湾著名诗人纪弦的代表作,他采用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尽情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全诗共分三节,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此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是思乡诗中的一颗明珠。
二、说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3.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诵读、品析、想象等教学方法,并辅之以音乐、动画、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歌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片飘零的落叶】请看大屏幕:当你看到一片片树叶,会引发
你怎样的联想?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多种联想,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联想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台湾诗人纪弦先生看到这片槐树叶,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纪先生的一首诗《一片槐树叶》”。【课件出示课题】
(二)赏析诗歌,感悟诗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按“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演”五步进行诗歌赏析。
纪弦先生看到一片槐树叶时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首先,请大
家美美地听老师朗读这首诗,【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感受诗人的真情,听完后让学生交流感受。
然后再让学生美美地读,并出示自读要求。【出示要求:读诗时一是咬准字音,二是要注意重音和节奏。】
当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感知后,我便引导学生认识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纪弦,祖籍陕西。1913年生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纪弦先生在台湾诗坛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诗风明快,善嘲讽,极有韵味。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先生远离大陆独居台湾已6年,思乡之情深深的缠绕于先生。因此,一片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竟然勾起了诗人浓浓地思乡情怀。】
在了解作者及背景的基础上,我再问学生:“诗人是按怎样的线索来表达思
乡之情的?”这样让学生弄清诗人是按“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的线索来写的,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朗读基调:深沉、伤感、舒缓。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情绪再一次美美地朗读这首诗。
接下来再让学生美美地品析诗句。我先引导学生重点品悟第一节诗,先让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这节诗,要求学生读完后再说说自己处理语气语调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评价。同时,我随机引导学生讨论:对诗中的“最美、最珍奇”等几个形容词为什么要重读?对“薄的、浅灰黄色的”为什么读得那样轻而伤感?”从而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是因为这片槐树叶,它带着故国的香味,在作者的心目中,它就成为“故乡”的象征,所以要突出它是“最可宝贵的”的一片;还因为这一片槐树叶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成为一片“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叶与人是多么的相似!诗人掉头一去已是6年,每每看到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像在烧灼自己的心灵。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想流泪”的一片槐树叶。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品析第二、三小节,让学生品悟出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有了上面品读的基础后,我便引导学生用散文的语言美美地说诗中意境。我先试着用这种方法把“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这句进行描述示范。【课件出示:不经意间,我打开那本尘封已久的诗集,一片叶子悄然滑落。哦,这是故乡的槐树叶啊,薄薄的、干干的、浅灰黄色的,在阳光的穿透下,薄如蝉翼。我小心翼翼的捧起叶片,泪眼朦胧中,依稀可见叶片上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然后让学生自己选一小节细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后,再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到:“诗”就是“人”在特定“情”境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精华。
为了让学生用声音、用动作、用表情来诠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我和学生共同观看一段朗读视频。(这段视频选自中央电视台新年2007新诗会)。 然后配上音乐,让学美美地表演朗读这首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演”等多种形式来赏析诗句,既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诗的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拓展迁移,创作交流
诗人想要“去享受全世界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回到了祖国,当眼前的景象代替了他儿时的记忆时,他又会吟诵出怎样的诗篇呢?你能替诗人写几句诗吗?”我先让学生试着创作,再让他们交流,在学生交流中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自己创作的这首小诗。【课件播放小诗:飘着淡淡槐花香的季节,我收起长长地思念的线,伫足古槐树下,在风的怀抱里,遍寻根的记忆。重重叠叠的思念,沿着叶脉生长,莹白的花蕊,古老的槐枝,可记得我儿时的模样?……回家了,淡淡的花香里,我一饮而尽,那酿了半生的思乡酒,曾经的咫尺天涯,终于在这忘情的醉饮里,成全了落叶对根的情意。】
这样,通过我的诗及诗中的老槐树、老人、阿里山等一系列景物,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和创作激情,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将本课内容向课外延伸,达到升华理解、拓展知识
视野的目的,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两道课外作业。【课件出示:1.把你写的小诗发表在我们的班级博客上,老师会跟帖点评。2.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或歌曲,复制下来,写点自己的赏析文字,发表在班级博客上。】
这样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动画等,让抽象的诗歌变得具体可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走进诗人,想象诗境,读懂诗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片槐树叶》说课稿
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苏丽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片槐树叶》。《一片槐树叶》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诗歌,是台湾著名诗人纪弦的代表作,他采用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尽情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全诗共分三节,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此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是思乡诗中的一颗明珠。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二是掌握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三是理解台湾与大陆的骨肉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诵读、品析、想象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赏析诗歌,感悟诗情;拓展迁移,讨论交流;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片飘零的落叶】“同学们,请看——当你看到这一片片槐树叶,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这样设问来引发学生多种联想,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联想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那台湾诗人纪弦先生看到这片槐树叶,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纪先生的一首诗《一片槐树叶》”。【出示课题】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赏析诗歌,感悟诗情”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歌,我先让学生美美地听老师朗读【播放配乐朗读】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对!这首诗是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抒发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美美的朗读这首诗。读的时侯咬准字音,还要注意重音和节奏。” 【出示要求】
“同学们,朗读诗歌仅仅掌握这些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读出感情,还得了解作者及写作的背景【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纪弦先生。”
在了解作者及背景的基础上,我再问学生:“诗人是按怎样的线索来表达思
乡之情的?” 这样让学生弄清诗人是按“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的线索来写的,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朗读基调:深沉、伤感、舒缓。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情绪再一次美美地朗读这首诗。
当学生充分朗读后再引导学生美美地品析诗歌。“同学们,我们来重点品读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 “诶,他读得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哦,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要重读;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要读得轻而伤感。”“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对,是因为这片槐树叶,它带着故国的香味,在诗人的心目中,它就成为“故乡”的象征,所以要突出它是“最可宝贵的”的一片;又因为这片槐树叶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成为“干的、浅灰黄的”一片,让诗人每每看到它,思乡之情像在烧灼他的心灵。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啊,体会得太好!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品析第二、三小节,深刻体会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诗人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国的泥土,进而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展开你的想象,用散文的语言美美地说出诗中的意境。 看——“蝉翼般……”【课件出示:不经意间,我打开那本尘封已久的诗集,一片叶子悄然滑落。哦,这是故乡的槐树叶啊,薄薄的、干干的、浅灰黄色的,在阳光的穿透下,薄如蝉翼。我小心翼翼的捧起叶片,泪眼朦胧中,依稀可见叶片上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展开想象,和诗人共享这一美好情景。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到:“诗”就是“人”在特定“情”境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精华。
为了让学生用声音、用动作、用表情来诠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我和学生
共同观看一段朗读视频。(这段视频选自中央电视台新年2007新诗会)。 然后配上音乐,让学美美地表演朗读这首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演”等多种形式来赏析诗句,既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诗的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迁移,创作交流。诗人想要“‘去享受全世界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回到了祖国,当眼前的景象代替了他儿时的记忆时,他又会吟诵出怎样的诗篇呢? 你能替诗人写几句诗吗?” 我先让学生试着创作,再让他们交流,在学生交流中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自己创作的这首小诗。【出示小诗:飘着淡淡槐花香的季节,我收起长长地思念的线,伫足古槐树下,在风的怀抱里,遍寻根的记忆。重重叠叠的思念,沿着叶脉生长,莹白的花蕊,古老的槐枝,可记得我儿时的模样?……】
这样,通过我的诗及诗中的老槐树、老人、阿里山等一系列景物,更加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最后环节是设计课外作业。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将本课内容向课外延伸,达到升华理解、拓展知识视野的目的,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两道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动画等,让抽象的诗歌变得具体可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走进诗人,想象诗境,读懂诗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