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1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1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5 06: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顶尖名校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养调研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21年五一假期天公作美,全国天气整体晴好,局部地区有降水,无影响出游的
天气情况。读“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天气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五一”假期降水总量最小的是( )
A.冀 B.陇 C.赣 D.黔
2.关于“五一”假期降水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B.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C.全部位于亚热带地区 D.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民族构成仍以汉
族为主体,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共 1255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 36.11%。在全国 56
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其他民族在贵州省均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及省会(或首府)城市位置与贵州省相符的是( )
A. B. C. D.
4.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大的有( )
①苗族 ②蒙古族 ③朝鲜族 ④布依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
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下图为“胡焕庸线”及两侧人口、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很小,其形成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光照
6.除人口分布,该线两侧很多地理要素差异显著,包括( )
①土地面积 ②工业产值 ③城市数目 ④路网密度 ⑤商业网点密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粤
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黔川渝鄂并存三个阶段。下图为 2000~2020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
年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北京、贵州、广东、西藏 B.北京、西藏、广东、贵州
C.广东、贵州、北京、西藏 D.广东、西藏、北京、贵州
8.近十年①、②、③、④四省区常住人口的变化( )
A.加快了①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B.加剧了②的人地矛盾
C.③受政策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减少 D.④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增加
我国 318国道大致沿 30°N纬线延伸(如图),沿线景观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
人的景观大道”。暑假,小明一家准备从上海出发沿 318国道进行自驾游。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9.为确保旅行安全,小明出发前一定要重点关注和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沙尘暴台风 C.暴雪洪涝 D.干旱雪崩
10.小明在分析 318国道沿线景观极为丰富的根本原因时,提出了以下选项,你认为正确的
是( )
A.途径地势三级阶梯,地表高低起伏大 B.穿越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
C.经历我国农牧区之间,文化差异大 D.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地形、气候差异大
读“我国部分地区 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a点的温度可能是( )
A.-14℃ B.-13℃ C.-11℃ D.-10℃
12.下列关于图中石家庄与太原温度不同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原地处谷地,地势低,气温高 B.两地的纬度差异造成温度不同
C.石家庄位于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 D.受太行山阻挡,石家庄受冬季风影响小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分布示意图,图中时间为雨带到达该位置的多年平均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某年 7月中旬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则该年份
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情况最可能是( )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14.2017年 10月中旬,华南南部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雨带南移,停留在华南南部
B.寒潮南下,华南南部空气被迫抬升
C.热带气旋西进,在华南南部登陆
D.西南季风东进,影响华南南部
下图中左图所示沙漠为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是这里却生活着 100
多万人,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沙漠开花”(即沙漠中的种子发芽)往往会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
发生。右图为西澳大利亚沙漠图。读图,完成 15~16题。
15.阿塔卡马沙漠比西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下列与其相关的是:①阿塔卡马沙漠距赤道
较远,上升气流较弱 ②阿塔卡马沙漠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 ③西澳大利亚沙漠受东南信风
控制的时间更短 ④西澳大利亚沙漠受寒流的影响更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A.该地气候变暖 B.山区融水增多 C.该地降水增多 D.昼夜温差增大
金砖国家(BRICS),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
(China)、和南非(South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
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自金砖国家合作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已实现十二次会晤。当前,
“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块闪亮招牌,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读图完成 17 题。
17.假如有-艘游轮于 6~8 月,沿图中航线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途径汕头、马六甲海峡、
印度金奈、南非开普敦,巴西福塔莱萨。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开普敦时,气候炎热干燥 D.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草地枯黄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
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如
右图)。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
据此完成 18~19 题。
18.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20~21 题。
20.该山地是
A.武夷山 B.长白山 C.天山 D.秦岭
21.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
右图示意某山地 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
读图完成 22~23题。
22.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 B.乙坡坡度大于丁坡
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 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
型。完成 24~25 题。
24.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5.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盆地呈环状分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
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下
面左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右图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1)说明塔里木盆地地区河流的主要特点。(4 分)
(2)指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分别位于我国哪一级地势阶梯,并说明所处阶梯地形地
势特点。(6 分)
(3)简述图示两地区交通干线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 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海南热带雨林是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
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拥有众多海南特有的动植物。下图为我国五大著名热带
雨林分布地区示意图。
(1)说明我国热带雨林的分布特征。(4 分)
(2)简述我国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益。(4 分)
(3)请为我国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银川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还有贺兰山的“守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分别为“银
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及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银川市的气候特征。(6分)
(2)据图中信息,说明贺兰山对银川平原气候影响。(6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千米,全线有 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
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
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下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
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 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
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
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模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 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
出地面的高度约 20~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
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6分)
(2)鉴于草方格沙陆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你是否支持,并说
明理由。(6分)
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B D B C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C D C B A C D
21 22 23 24 25
B D C B A
28(1)①夏季高温、冬季寒冷;②气温年较差大;③全年降水稀少;④气候的大陆性强(属
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每点 2分,共 6分)
(2)①阻挡西北冬季风(或寒潮),冬季较温暖;②抬升东南夏季风,夏季降水增多;③
阻挡西侧的风沙,减少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每点 2分,共 6分)
29.
(1)①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固定沙丘,截留沙源头;②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
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③植物秸秆还能够截留水分,使土壤保持湿度,利于
固沙植物成活。
(2)支持。
①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②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
影响小;③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不支持。
①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②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
求量多;③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