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1月)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1月)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5 08: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顶尖名校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
是指 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切实可行地促进碳中和
的是
A.研发催化剂将 CO2还原为甲醇
B.不再使用化石燃料,改用薪柴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产生的污染
D.通过将来源广泛的水电解获得氢气,从而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
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1L0.1mol·L Na2SO3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为 0.1NA
B.1.6gCH4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0.4NA
C.64gCu 分别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 NA
D.2 mol SO3充入密闭容器中分解所得产物分子的数目为 3NA
3.将适量 NaHCO3粉末投入饱和氯水中,能增加溶液中 HClO 的浓度,其反应原
理为 NaHCO3+Cl2=NaCl+CO2↑+HClO。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HClO 的结构式:H-Cl-O
+ + 2
C.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 3 Na +H +CO3
+ 2
D.NaHCO3溶液显碱性:HCO 3 +H2O H3O +CO 3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2+ 3+
A.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l2:2Fe +4Br +3Cl2= 2Fe +2Br2+6Cl
3+
B.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Al +3HCO 3 = Al(OH)3↓+3CO2↑
3+ Δ +
C.用 FeC13饱和溶液制备 Fe(OH)3胶体:Fe +3H2O(沸水) Fe(OH)3(胶体)+ 3H
电解
2+ +
D.用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 +2H2O 2Cu↓+O2↑+4H
5.W、X、Y、Z 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单质是密度最
小的非金属单质;X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第二位的物质;Y和 Z 同周期,其化
合物为离子化合物且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Z<Y
B.制备 Y和 Z的单质均可用电解法
C.W与 X或者 Y形成的化合物中,W的化合价相同
-
D.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 Y均达到了 8e 稳定结构
6.维生素 C,又称维他命 C,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维生
素 C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能使溴水褪色
C.分子式为 C6H8O6 D.能与乙酸反应
7.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甲可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B.利用装置乙准确称得 0.1775gNaCl 固体
C.利用装置丙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利用装置丁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
8.某钠-空气水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a 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电子由钠箔经非水系溶液流向碳纸
C.充电时,当有 0.1mole 通过导线时,则
钠箔
减重 2.3g
D.充电时,碳纸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反
应式
为 4OH ﹣4 e = 2H2O + O2↑
9.H2与 ICl 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反应②的△H均大于零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2ICl(g)=I2(g)+2HCl △H= 218kJ
C.反应①比反应②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5
10.已知在 25℃时,醋酸溶液中存在 CH3COOH CH 3COO +H ,Ka=1.75×10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平衡左移,Ka减小
+ 4
B.若 CH3COOH 的初始浓度为 0.01mol/L,则平衡时 c(H )的数量级为 10
C.加水稀释,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
D.加入少量冰醋酸,c(H )/c(CH3COOH)值增大
11.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 )
A.硫化氢溶液呈酸性:H2S HS
-+H+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 (g) (红棕色) N2O4 (g)(无色)ΔH<0
C.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g)+2O -14 2 (g)=CO2 (g)+2H2O(g) ΔH=-890.3kJ mol
D.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 2 2O3 2H S SO2 H2O
1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
A.已知 2H2(g)+O2(g)=2H2O(g)ΔH=-483.6kJ·mol ,则氢气燃烧热为
241.8kJ·mol-1
B.已知C(s)+O2(g)=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 2ΔH1<Δ
H2
C.已知 2SO2(g)+O2(g) 2SO
-1
3(g)ΔH=-QkJ·mol (Q>0),则将 16gSO2(g)
和足量 O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 0.25QkJ 的热量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3.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l2 (g) 2NH3 (g) 6HCl(g) N2 (g)。若反应速
率分别用v Cl2 、 v NH3 、 v HCl 、 v N2 表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6v(HCl) v N2 B.3v(HCl) v NH3
C.3v Cl2 v N2 D.3v NH3 2v Cl2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2(g)+Y2(g) 2Z(g),反应开
﹣1 ﹣1
始时 X2、Y2、Z的浓度分别为 0.2mol L 、0.2mol L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下列数据可能合理的是( )
﹣1 ﹣1
A.Z 的浓度为 0.2 mol L B.Y2的浓度为 0.1 mol L
﹣1 ﹣1
C.X2的浓度为 0.1 mol L D.X2的浓度为 0.4 mol L
-
15.已知化合物 A与 H2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B与 HCOO ,其反应历程
如图所示,其中 TS 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A与 H2O 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1
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16.87 kJ·mol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D.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反应逆向移动
16.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 N2O5(g)+O2(g),
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0~2s 内,反
t1时仅加入催化
升高温度,平衡 应速率为 v 达平衡时,仅改
剂,平衡向正方向
常数减小 (NO2) 变x,则x为c(O2)
移动
-1
=0.2mol L
二、非选择题(共 5小题,共 520 分)
17.(12 分)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3L 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 CO(g)+2H2(g) CH3OH(g)达
到平衡状态。
(1)500℃时,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以 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
率是
-1 -1
mol·L ·min (用 nB、tB表示)。
(2)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下同)。
a.v 生成(CH3OH)=v 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H3OH 的浓度不再变化
(3)已知 CO(g)+2H2(g) CH3OH(g)是放热反应,为了增加甲醇产量,工厂应采
取的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催化剂
(4)变量控制方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 50 mL
稀盐酸和 1 g 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根据实验 1、 3、 4、 6 可以得出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是 。
(5)氢能源燃料电池是未来汽车动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 2H2+O2=2H2O 的
燃烧反应,可以构成一个以 K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正
极反应式为 。
18.(12 分)
铁红(Fe2O3)是一种常见颜料,用废铁屑制取铁红的工艺如图:
(1)为了加快“酸溶”时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任
写两条)。
(2)FeSO4溶液放置时间久了会变黄,可用 (填写试剂的化学式)加以
检验,变质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可以加入 以避免该现象的发生。
(3)“沉淀”反应中除生成 FeCO3外,还生成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4)”洗涤”步骤操作的方法是 。
(5) “ 煅 烧 ” 时 FeCO3 与 O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19.(8 分)在一定条件下的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试填出:xA+yB zC
(1)若 A、B、C 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x+y 与 z
关系是_____ __;
(2)若 B、C是气体,A是固体,增大 A的浓度,平衡 (填“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若升高温度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则正反应是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
(4)若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平衡 (填“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1 + -
20. (10 分)在 0.1 mol·L 的氨水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NH3·H2O NH4 +OH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此平衡体系中,若按下列情况变动,请将变化情况(增
大用“↑”,减小用“↓”,向左用“←”,向右用“→”)填入下表。
条件的变化 升温 通氨气 加水 加 NaOH(s) 加 NH4Cl(s)
电离平衡移动的方

-
n(OH )
c(NH3·H2O)
导电能力
21.(10 分)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 3
(1)已知 CH3OH(1)的燃烧热△H = - 238.6 kJ·mol ,CH3OH(1)+ O2(g)2
-1
=CO2(g) +2H2O(g) △H = -akJ·mol ,则 a_____ (填“> ”“<”或“=”)
238. 6。
1 -1
(2)已知:H2(g)+ O2 2
(g) H2O(g) △H = -241.8 kJ·mol ,该反
-1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167.2 kJ · mol 。 则 其 逆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
(3)Cl2和 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 HCl 和 CO2,当有 1 mol Cl2参与反应
时 释 放 出 145 kJ 热 量 ,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
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
-1
=2Al2O3(s)+3TiC(s) △H = - 1176 kJ·mol ,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 1 mol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kJ。
(5)已知 25 °C 、101 kPa 时,1 g 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 CO 和液态水时放出
37. 96 kJ 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 2CH4(g) +3O2(g)=2CO(g)+4H2O(l)的
△H -1= kJ·mol 。
化学答案
1、A 2.B 3.A 4.D 5.C 6.A 7.C 8.D 9.D 10.B
11.C 12.B 13.D 14.C 15.D 16.A
17.
18.
19. (1)x + y > z (2)不移动 (3)放热 (4)不移动
20.
条件的变化 升温 通氨气 加水 加 NaOH(s) 加 NH4Cl(s)
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 → → ← ←
n(OH- ) ↑ ↑ ↑ ↑ ↓
c(NH3·H2O) ↓ ↑ ↓ ↑ ↑
导电能力 ↑ ↑ ↓ ↑ ↑
(每空 0.5分)
21. (1) <
(2)409.0 kJ·mol -1
(3)2Cl2(g)+ 2H2O(g) +C(s)=4HCl(g) +CO2(g) ΔH= 一 290 kJ·mol -1 (或
其他合理形式)
(4)98
(5) - 1214. 72(每空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