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6 22: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
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语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
A.“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C.“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脱脱等《宋史》)
2.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 )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4.宋朝名臣李纲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对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材料中李纲认为隋文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5.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贞观政要·辩兴亡》里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这主要得益于( )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南朝陈的富有 D.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6.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7.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8.隋朝能够实现全国重新统一的原因不包括 ( )
A.隋朝开通纵贯南北的运河 B.隋朝皇帝励精图治
C.南朝的陈政权统治腐朽 D.人民渴望统一
9.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10.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11.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 (  )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12.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13.《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14.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1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16.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自断手足,时称“福手福足”。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农民起义的严重后果 B.百姓的愚昧无知
C.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17.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巩固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18.一位同学在评价隋炀帝时,这样写道:“隋炀帝的一生有创举、多建树,也有暴政,致速亡。”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对隋炀帝的评价
A.全面肯定 B.全面否定 C.一分为二 D.不置可否
19.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怠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炀”是古代中国很差的一个谥号,隋炀帝得到这个谥号主要是由于( )
A.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B.修建大运河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20.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能较全面、客观地概括隋朝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是 (  )
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二、非选择题
21、《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很高调地宣布讨伐陈朝,发誓要统一天下。杨坚君臣给陈叔宝罗列了二十条大罪,抄写三十万份传单散发江南,下诏说:“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诊,在斯一举,永清吴越。”……(灭陈后)统一天下。
(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22.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 CBBDA 6-10 DAACB 11-15 BBBDC 16-20 DACAA
21.(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原因: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是一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
22、隋炀帝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是:他好大喜功,不恤名利,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①他在位期间淫贱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至致使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②他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冰室和拉签的民工多达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他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