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三课 托物寄情(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三课 托物寄情(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6 19:2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托物寄情
它们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象征含义?
梅:孤傲、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经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花语:坚强和高雅。
兰:空谷生幽兰,它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它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花语:(中国)美好、高洁、贤德 (外国)友谊、自信、热烈。
竹:虚心、劲节、不屈的节气、谦逊的胸怀、超群脱俗。花语:文竹花语是永恒。
菊:高洁品质、隐士、战士的象征。花语:纯洁、幸福、友情、希望。
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把它画成“墨梅”?画面上的文字是否能提供些信息?
《墨梅图 》 王冕
一、植物的人格化
作品中的梅劲直、挺拔,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王冕借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这里画家赋予它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画中的兰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含义?
《墨兰图》 郑思肖
郑思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有时画兰还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烈的政治寓意。作品中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徐渭
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大树风号图》项圣谟
《墨葡萄图》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魄怅然的文人形象,在他笔下的葡萄成了他的主体价值象征。
《大树风号图》强烈的表现出对故国江山的怀念和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画面流露出作者作为遗民的内心痛苦和抑郁,并表达了对旧室王室的怀念和敬意。
他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艺术家的卧室》 凡﹒高
《画家的桌子》 菲利普﹒格斯顿
二、静物的人格化
《艺术家的卧室》当时作者的心境非常悲哀、精神沮丧,病魔在逼近他,他的理智失去平衡,画上的一片寂静透露着画家全然绝望的心情,同时也借成双的东西来抒发他对好友高更的急切盼望之情。
《画家的桌子》作者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
两件油画作品都表现的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的描绘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
三、动物的人格化
《二马图》 任仁发
对比这两匹马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不同:肥瘦、毛色、缰绳、头肩、起步、尾收、神气。
隐喻的手法,讽刺“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为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却不被重用,终身不得志的士大夫鸣不平,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态。
在画家的笔下你可以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感情吗?
《骏骨图》龚开
《奔马》 徐悲鸿
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
《安晚帖》 朱耷
《奔马》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所以连夜画出这幅画,抒发自己忧急之情。他画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骏骨图》作者有意画瘦马,以瘦骨丰肋来表现骏马的精神,为自己也为千万个怀才不遇的人写照。
《安晚帖》作者暗示自己如鱼处于一潭死水,复明之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节气。
四、直接通过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剪花娘子》 库淑兰
《到前线去》 胡一川
《怒吼吧,中国》 李桦
都是人物画,表达比较直接。
《剪花娘子》是她自身精神写照,保持了民间美术,不追随模拟自然形象,她塑造的形象稚拙而鲜明,构图繁实而又单纯明快,她作品的夸张、乐观,体味出了作者纯真善良心灵和惊人的艺术心智。
《到前线去》揭示了劳苦大战精神,他将自己昂扬的斗志寄寓其中,激励人心的形象。
《怒吼吧,中国》被束缚、要挣脱、不安于现状、体现了一种不屈、爱国、愤恨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到作品中去而这些情感、情绪又通过作品得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或情感,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们常用的象征或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图片欣赏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