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年级 人数 授课时间
课题 L 27 Danny at home 课时安排 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活泼好动,表现欲和创造欲望比较强烈等特点,对学习英语是一个优势。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对英语有着好奇心和一定的兴趣,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初一学生(西藏地区)接触英语学习才不过几个月,已有的英语知识有限, 又受到三语语言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英语课堂本人都会通过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 通过一系列的直观形象和活泼有趣的游戏, 竞赛,唱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从而帮助学生学习, 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教材冀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27课,本课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课后生活为切入点,在已经学习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新知识, 通过描述事物的具体位置, 学习和理解介词当中的方位介词的意义和用法。本课讲述了Danny 卧室当中的事物的位置,来学习方位介词的具体用法。是整个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
三、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 掌握本课新单词和表达进一步巩固和学习方位介词的用法
·学习策略 能够通过师生说,生生说和自主听读等体验交互式英语教学。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畅言学习软件,启发式,训练式,讲练结合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动作和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课堂的轻松,活跃的气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开口说英语,用英语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词汇: bedroom ,dictionary ,front ,lamp词组: in front of 句型: The lamp is _____ (in/above /under /beside /in front of + 地点
·教学难点 The lamp(某物) is _____ (in/above /under /beside /in front of + 地点.
五、教学方法(学法)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听力训练、句型展示、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反复操练重点句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操练和幻灯片与畅言教学白板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
2、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先创设语境让他们感知,然后让他们尽量来表达, 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媒体运用 PPT , 畅言学习软件,白板, 教学图片 教学光盘 课件 实物
七、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问候(1分钟)
教师活动 Greeting 教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并确保课前准备是否完成(即兴)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适当回应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师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有利时机,在短暂的时间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取名这一环节,迅速营造可课堂的英语氛围。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导入 (3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畅言学习软件链接课文标题, 通过课文标题当中的danny at home ( at ) 过度到介词的用法, 再次展示两张生活当中的卧室图片,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来理解bedroom .并问can you guess what the pictures about 让学生联想到bedroom , 其次再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ose pictures 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复习巩固旧知识,并对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通过多媒体展现图片, 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师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从复习到新课的过渡。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教师的图片快速回答所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 用快速回答的方式巩固并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并通过老师的肢体语言以及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最直观理解在图片当中所看到的事物,并理解巩固期英文表达。 同时介入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展示Danny的卧室图片,并学习课文当中的新单词(5-6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图片, 图片出现就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ose pictures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 .用同样的方式呈现:door ,picture ,desk, dictionary , lamp, bed , chair , ball ,bedroom. 教师在重复的过程中开始设计这些事物的具体位置,同时通过位置的变化,在图片上通过白板的功能展现其位置。达到立体的效果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起位置。(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拼写以及他们的发音问题。)
学生活动 老师给予一个例子, 学生按照老师的例子进行回答,请学生问自愿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的 方位介词的具体位置 同时介入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对话练习(6-7分钟)个人活动
教师活动 1.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四个对话其中的方位介词是空着的,(问题和答案都已经呈现学生只需要找介词。)学生通过看课文内容寻找不见了的介词, 此部分练习为个人练习,学生需要单独完成任务。 2.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3. 教师再学生回答问题后通过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一起学习文章中的方位介词。
学生活动 学生主动的找。 并在第二遍时一边找一边回答。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所缺失的介词。
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图片展示 事情的决堤位置,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学习方位介词2.. 让学生看和听,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听的好习惯。(此课文较简单没有准备专门的听力磁带,以教师的说为学生的听力材料)3. 设计理念: 教师让学生填单词, 来检查是否看懂课文,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听, 和阅读的能力。4.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以引导为主, 将任务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边讲边练,巩固和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结构。 让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也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5 教学过程 Ask an Answer (5-6分钟) (小组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在多媒体上给予关于方位介词的三个图片,并给出问题,(问题展现在多媒体上学生只需回答,此练习的难度加大)结合白板功能并让学生猜具体位置的方位,灵活展现。 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操练句型。
学生活动 第一张图片教师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做,给予示范,后面的图片请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操练,并在全班学生当中表演。
设计理念 将教学要求设置为相应的任务, 引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小组操练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 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并以表演的形式让他们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的呈现,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产生了一种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这种态度更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教学环节6 教学过程 Pair- work
教师活动 教师再次在多媒体上给予关于方位介词的三个图片, 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对相关的事物的具体位置进行造句,( 只给予了图片,此练习的难度再次加大)
学生活动 1.学生先以小组内部的形式进行操练, 然后教师以小组竞争的形式进行竞赛, 如果时间允许就请小组写在纸上。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练环节中掌握新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解决学生有直接感知到形象思维,有直接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情景设置,采用边呈现,边操练的方式教学各种知识, 克服了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大脑充电, 让教师也与时俱进。
教学环节7 教学过程 Sum up(2-3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事先准备好方位介词的总结内容,一边通过实物(一个盒子一个笔)来展示笔和盒子的相对应的位置再次进行方位介词的左后总结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展现。
学生活动 学生一起观察笔的位置,并帮助老师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设计理念 小结是课堂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主要的作用是:对本课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总结,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堂
课我以学生常见的方式用实物的形式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简单又突出的一个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梳理。
八.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环节8 教学过程 总结练习(5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在多媒体上准备关于方位介词的两张图片。 (图片上展现关于方位介词的相关图形,结合白板功能 让学生回答各个事物和人的方位。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且回答,(以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操练)
设计理念 将教学要求设置为相应的任务, 引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小组操练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 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并以表演的形式让他们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的呈现,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产生了一种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这种态度更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师准备的关于现进时态的练习
十一、教学课前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兴趣为支点, 交流为目的,以活动任务为途径的教学原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创设大量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并在课堂上大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及任务型教学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初一的学生由于初学英语, 词汇量有限, 英语学习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所以我会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并采用tpr 教学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动词有大量的直观的信息输入;同时让学生的自主参与与让他们在动作的反复展示中体会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这种做法不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还让学生对时态的构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半功倍。 我设计的环节步步进口主题。 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候从快速反应动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动词, 到后来在文章中找出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型到guessing game , 层层递进, 达到了巩固和运用句子的目的。 也完成了从简单到难得一个过渡, 最后在升华到学生自己看图对话, 几个环节都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做到梯度呈现, 层层递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