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5 22: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化的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变化的量”,并能描述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 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变量与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能进行大致描述。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
一、发现生活现象,初步感受变量
(一)故事导入,初步发现变量
曾经,有一个贪婪的财主,他得到了一块上好的布料,他就想用这块布料做一顶帽子。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裁缝,裁缝满口答应:这块布料做一顶帽子,没问题。
财主见裁缝答应得这么爽快,心理犯了嘀咕:莫不是,我做少了?于是,就说:我想做两顶帽子,可以吧?裁缝看了财主一眼,说:“也可以。”
财主见他又这么痛快地答应了,心理打起了鼓:这裁缝肯定占了我不少便宜,说不准,他想把我的大块料子省下来,自己留着用。我可不能便宜了他啊。
于是就说:“那我做三顶吧。”裁缝迟疑了下,说:“您戴得了?”财主说:“你能做得了,我就能戴得了。”裁缝连说:“行。”
经过一番较量,财主最后说:“这块料子,我想做10顶帽子。”
裁缝迟疑了一会儿,打量着财主,慢慢地说:“可以……”财主这才放下心来,心想:这么好的一块料子,我要是只做一顶帽子,那就太便宜裁缝了。你看!同样的一块料子这不是让我说到能做10顶了嘛。姜还得是老的辣啊!嘿嘿……
过了几天,财主到裁缝店去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眼了:10顶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1.你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啊)?(说具体)
师:就这么大一块布,如果只做一顶的话,可能用这么大块布料(比划),要是做两顶呢?每顶帽子可能用多大布料?(生比划:)三顶呢?(可能是婴儿帽),现在做10顶,每顶可能就用这么(比划)大布料了。
2.唉?为什么同样的一块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可以,做2顶帽子也可以,做3、4、5、6、7、8、9顶都可以,甚至能一直做到10顶帽子都可以呢?(做的帽子的数量增加了,每顶帽子所用了布料面积就减少了)(因为,布料的总量是不变的,就那么大的一块布啊。)
反过来说,随着做帽子的数量越来越少,每顶所用布料就越来越多。
3.小结:还真逗!你动,我就动,你停,我也停。
像这样,你动,我也跟着动,这样的两个量,我们可以成为“变化的量”。板书:变化的量
(二)生活素材,感受变量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一个量变了,另一个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还真是!路程不变,时间越长,速度越慢;路程不变,速度越快,用的时间就越短。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大拇指:听得仔细!专注!思考专注!)
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变化有规律
3.有这种紧密关系的量,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这两个量都在变,板书:变化的量
二、继续体验,总结规律(寻找)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这种变化的量,看这个:小朋友年龄和体重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
1.课件:(边播边解说:明明6岁前体重的变化情况)课件:名称、列表。【看,我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清楚吗?】【那,用这种呢?(更直观)】
(1)师:哪些量在变啊?(课件:圈出显示)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是怎么变的?
(2)师:咱们比划一下。师:明明刚出生时,他的体重3.5千克,2岁时,14.0千克;4岁时呢?6岁时?(如果学生没有说的这样具体就比划,感受)
(3)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都可以表示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列表、画图
(4)师:明明的体重是不是一直这样变化呢?(这个变化规律是在特定年龄段的规律,超出了图像和表格中的年龄段,这个规律就没有意义了)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1)看看,哪两个量在发生变化?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课件:横纵轴分别圈出来。
(2)看看,你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可以在本上做记录。(叫不准的地方也可以和小组或者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
(3)汇报,重点研究第2个问题:上升:有没有说28——40时的?为什么不用?强调:一天中,28——40时是第二天了。也就是一天中的4——16时。咱们比划一下(感受一下):师说时间,生比划温度。(哎?这是怎么变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下降:16时——第二天4时体温在下降。(或者,从0时——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从16时——24时,骆驼的体温又在下降。)
师:咱们比划一下,(现在是16时,生比划体温;20时,24时,第二天凌晨4时。)你有什么发现吗?
(4)研究第3个问题:那第二天16时与第一天16时的体温相比,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骆驼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骆驼在第一天任何一个时刻的体温,在24小时后都会重复出现,这就是周期现象,这个变化规律的周期是多长时间?——24时)。
3.总结规律:真是有趣啊。生活中变化的量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现在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变化的量有什么特点呢?(相互关联,一个量变,另一个量也发生变化,两个量相互依存、联动)
三、继续探究,深化理解
(一)判断: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1)人的身高与体重 (2)人的长相与身高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我有10元钱,花掉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5)共有5000千克大米,米的袋数和每袋米的质量。
(二)变量练习,加深理解
按要求回答问题
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驶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1)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你是怎么想的?
(2)哪两个量在发生变化,这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师:剩下的两道题请你在题单上独立完成。
2.已知圆柱的底面积等于1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和高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根据规律,将表格填完整。(重点说:你是怎么想的。)
(2)表中,( )和( )两个量发生了变化。具体是怎样变化的?(说出来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字母V表示圆柱体的体积,用h表示圆柱体的高,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吗?
3.一盒糖,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
(1)完成表格。(重点说:你是怎么想的。)
(2)哪两个量在发生变化,这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4. 某地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蟋蟀一分钟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差不多。如果用n表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用t表示当时的气温,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5.每道题中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量,每道题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吗?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展示汇报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展示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教师小结: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法、画图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还可
以用“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子也叫——解析法。(板书:式子)
四、总结规律,课后延伸
1.这几道题的规律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妙想6岁前体重的变化情况”和“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
2.它们之间的不同到底在哪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