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期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期中考试二年级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选
择题的答案应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象,
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2、.“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
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3、一方面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其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人不喜欢。
B、于丹的书中立意有可取之处,但她也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了孔子。
C、于丹虽然与民众分享了文化利益,但她让经典从学术金字塔上走下来了。
D、她的书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但她
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古诗文阅读(40分)
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 望:怨恨
B.释锄耨而干大王 干:求见
C.臣窃负其志 负;背负
D.齐使代报燕 报:回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臣闻明王务闻其过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①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①魏为燕执代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苏厉是苏秦的弟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分化拉拢,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在燕国出现危机的时候,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
B.苏代认为,齐国不占天时,且百姓疲劳困乏,即使拥有地利也不足为虑;又分析了齐国君骄臣贪的隐患,从而消除了燕王的恐惧之心。燕王最后决定任用苏代来对抗齐国。
C.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燕王哙听了苏代的话后,便专一重用子之,甚至还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燕国大乱,最后被齐国杀死。苏代也不敢回到燕国。
D.齐国攻打宋国时,燕昭王读了流亡到宋国的苏代写给他的信,认为写得很好,决定再次起用苏代,共谋讨伐齐国,最终打败了齐国。苏代兄弟因此而名扬诸侯。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奚以谓吾明王也?
译文: (3分)
(2)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译文: (3分)
(3)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译文: (4分)
(二)、古诗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友 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1世纪教育网
8、首联是如何营造送别的环境的?(6分)
9、颈联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名篇名句背写(10分,每空1分)
10、填写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2)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
(3)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4)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5)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
三、小说阅读(2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匠 心
祝春岗
爷孙俩正在店里埋头做木活,县“打假办”的老张踏进门来,见老木匠对着家具精雕细刻,神情异常专注,就不忍心打搅他,只跟老木匠的孙子说明了来意,说是想定做十五只举报信箱,钉挂在街头路口,方便群众举报打假。小木匠一听是桩小生意,就不想接活,只委婉地劝老张迟些时候再来。
老张推着自行车正欲离去,老木匠却唤他停下。小木匠立刻转过脸对老木匠使使眼色,说:“阿公,这些家具人家正催得紧呢,我们哪有闲工夫忙这琐碎活?”老木匠似没听见,又朝老张招了一下手。小木匠晓得老木匠的脾气,无奈,只得叫老张谈谈规格式样。老张原本外行,敷衍说像只箱子就行。老木匠这时已停下手中的活儿,边听边在一张纸上描描画画。
接着,老张就跟小木匠讲价。小木匠索价每只二十元,老木匠立即向他投去责备的眼光。老张仅出四元。俩人僵持了一会儿,老张遂有所妥协,每只又增加了两元。但小木匠却把价格咬得死死的,丝毫不肯让出半步。脸上还隐约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小木匠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故意抬价想吓跑老张。老张见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就想去找另一家木店。这时,老木匠在一旁发话了:“成,六块就六块!”小木匠不满地嘟哝几句。老木匠却没有理会,叫老张走到他身旁,指着三四张草图给他看。老张这才晓得刚才是在画草图,张张都很美观,就很随意地挑了一张。老木匠爽朗地说:“两天后,你来取货。”
老张怕他变卦,便掏出十元钱来做定钱。小木匠却迟迟不肯接,老张顿时焦急起来。老木匠狠狠瞪了孙子一眼,他这才收了下来,并给老张写了一张收据。
两天后,早上,老张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取货。老远,老张就看见了十五只信箱整齐地立在门口。箱子的外面都涂上乳白的油漆,正面和两侧都写上了“举报信箱”四个红字。字儿端正活泼,以白相衬,更加醒目。在箱子的顶部,还特制了一张拱形的铁皮遮檐,刷上银色的防锈漆。看来它们坚固耐用,雨淋不进日晒不到箱内。
看来,老木匠委实动了一番心思,想得如此周到。老张心里异常满意,但还是例行公事般逐只检查。小木匠见他这般挑剔,不满地说:“你放心好了,我阿公用了店里最好的木料,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哪能赚你钱,亏了大本了!”老木匠笑着对老张说:“别听他闲扯。”
老张检查完,就跟小木匠结账,掏出九十元连同那张收据交给他,吩咐他按每只二十元写一张发票。小木匠愣了,不愿开,因为多开意味着要多缴税。老张见他迟疑,晓得他少见世面,不懂得开假发票,就把复写纸抽出来打了个对折,撕下报销的那页发票往里塞,只留下空白的存根……小木匠恍然大悟,便去找笔。
老木匠脸色骤沉,大手一挥,对孙子厉声喝道:“你给我站住!”
小木匠站住了,不解地望着他。
“这桩生意我不做了!”老木匠对老张说。
“你不能反悔!”老张便气恼了,转头命令三轮车车夫,“把箱子装上,都拉走!”
却没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到阳光灿烂的门口,抡起斧头,使尽臂力对准一只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时间,地上变成红红白白刺目的一片……21世纪教育网
(1)小说中哪些情节能表现出“老木匠”对做“十五只举报箱”有极大的热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2)“老木匠”为什么要砍砸信箱?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匠心”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包含哪几种对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
东队独霸国内篮坛。
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
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
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
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
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
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
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将达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3%。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15、下面一段文字,本着简明的原则应删去的三处是?( )???????(3分)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①浅尝,②即浅尝辄止;③有的可以吞咽,④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⑤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粗读其中一部分,⑥有的书只需知道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⑦经常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2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21世纪教育网
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及故事。 ( 5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17、古人常用“伯(孟)仲叔季”排行来取字,请从了解的古人中找出四个能体现这种现象的
人物,写出他们的姓名和表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为了招徕顾客,他们都在广告上大做文章。一个捷足先登,在橱窗广告牌上写下一行醒目大字:“伦敦最好的裁缝。”全城第一,口气不小。另一个看后反应敏捷,在同一天也挂出一个广告牌:“英国最好的裁缝。”全国第一,更胜一筹。第三个裁缝自然不甘败下风,但他头脑冷静,没顺着他俩的思路写下去,却出人意料地在自家广告牌上写道:“本街最好的裁缝。”结果一语惊人。????请对上面的材料进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 800字左右。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辜负 )
5.D 介词,替 (A 介词,在/介词,对于;B 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还是;C 介词,凭借/连词,来)
6.D(苏代兄弟扬名诸侯,是因为受燕王指派“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合纵策略的影响。)
7.(1)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奚以……、吾明王也,两个句式各1分)
(2)如今,大王却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不是用来对燕国有利的做法。(仇雠、非所以……,各1分)
(3)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羞的意动用法、从子母弟、宝珠玉帛以……的前置句式、左右,各占1分)
8
9
10
11、(1)①爽快的接活;②认真描画草图;③慷慨让利;④精心地制作;⑤抢时间赶制。(4分)21世纪教育网
(2)①他没想到用来举报“作假”的信箱竟成了“打假办”老张制假的工具,“打假”也是假的事实让他无法忍受。(2分)②正直、刚烈、有责任感。(2分)
(3)①点明老木匠制作十五只举报信箱的良苦用心;(3分)②歌颂老木匠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品质、心性。(3分)
(4)老张的身份与其行为的对比,老木匠对老张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老木匠表面的不苟言笑与其内心的刚烈正直、爱憎分明的对比,老木匠的高尚品格与老张肮脏内心的对比,老木匠的正直、淳朴与小木匠的势利、贪小财等等。(任意3点即可满分)
12、D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 (A平分秋色:比喻竞争双方不分上下,符合语境。B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符合语境。C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
13、C (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14、答案:C
15、②、④、⑦(②不必解释;④是③的翻版,不必出现;⑦与前面的“反复读”同义,应删掉。)(3分)16、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7、例:孙策 字伯符;孙权 字仲谋;曹操 字孟德;司马懿 字仲达;孔丘,字仲尼……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苏秦的弟弟叫苏代,苏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说给你听,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 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