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三章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 下列各个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 秒的是
A. 人脉搏跳动一次 B. 人眼睛迅速一眨
C. 人安静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2.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 、 、 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 段的平均速度
D. 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
三、填空题(共4小题;共10分)
3.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
4. 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5.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在北京南站、天津站同时通车运营。这标志着我国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现在,乘坐这趟列车跑完北京到天津约 的路程用时约为 ,这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6.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 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 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图 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8分)
7. 某同学想借助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两辆汽车行驶的快慢。应利用右边 (甲或乙)图的方法。
8. 如图所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频闪照片,记录了运动小车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 赫,即 秒闪光 次。图中,相邻小车的时间间隔是 秒,小车的速度是 米/秒,小车匀速行驶半分钟的路程是 米。
9. 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些。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第二部分
2. A, B
【解析】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斜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小车在 段的路程为 ,小车在 段的时间为 ,
小车 段平均速度 ,
小车在 段的路程为 ,
小车在 段的时间为 ,
小车 段的平均速度 ,
所以小车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段的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第三部分
3.
4.
【解析】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 。
5.
6. 乙;甲
【解析】根据图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
由于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图 中, 与 成正比,因此图 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
第四部分
7. 甲
【解析】甲图,汽车行驶的时间相同,汽车运动的路程不同,汽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乙图,汽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汽车运动的时间不同,汽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所以,想借助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两辆汽车行驶的快慢。应利用右边的甲图。
8. ;;
9. (1) 刻度尺
(2) 小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三章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
一、填空题(共2小题;共4分)
1.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
2. 某同学观察到一个单摆在 分钟内来回摆动了 次,则这个摆的周期是 秒。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8分)
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 、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实验误差。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 偏 (选填“大”或“小”)。
4.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5)图中秒表的 格表示 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 小车长 ,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6)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则三个速度中最大的是 。
三、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5. 换算下列单位:
(1) 分钟 时;
(2) 分 秒 秒 分;
(3) 小时 分 秒;
(4) 分 秒 时。
答案
第一部分
1.
2.
第二部分
3. (1)
【解析】分式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 小;延长
【解析】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颇度小一点,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 ;
【解析】由图可知 段的距离是 ,,所用时间 ,小车在 段的平均速度为 。
(4) 大
【解析】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因公式 知,平均速度会变大。
4. (1) 刻度尺;停表
【解析】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
【解析】实验中要利用公式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3) 变速
【解析】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4) 小
【解析】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
(5) ;
【解析】由图知,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 ,所以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
【解析】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露出的平均速度居中。
第三部分
5. (1)
(2) ;
(3) ;
(4)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