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三章 一、运动与静止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寓言“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的山 B. 水中的剑 C. 乘坐的船 D. 江中的水
2.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3. 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右图乙所示时,以“天地分界线”为参照物,飞机可能在
A. 斜向上爬升 B. 斜向下俯冲 C. 竖直向上爬升 D. 竖直向下俯冲
4. 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2分)
5. 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6. 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则相对于火车乙,火车甲 (选填“一定”或“可能”)是运动的;甲、乙火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填序号)。
①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
②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西行驶;
③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
④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
⑤甲、乙火车向东行驶;
⑥甲、乙火车向西行驶。
7.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前句是以 为参照物,后句是以 为参照物。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
8. 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 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9. 同步通信卫星静止在地球上空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同步地球卫星又是运动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剑是
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2. B
【解析】(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3. A
【解析】战斗机水平飞行时,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就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是因为飞机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在向下移动,发生了变化。反之飞机相对与地面可能在斜向上爬升。故选A。
4. D
【解析】(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
(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第二部分
5. 运动;静止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相对于该运动员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所以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6. 一定;②
【解析】根据小华坐在火车甲上,看到旁边的火车乙向东行驶,即甲火车相对于乙火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相对于火车乙,火车甲一定是运动的;其运动关系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东行驶;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向东行驶;甲火车向西行驶,乙火车停在站台上;甲、乙火车向东行驶,乙火车的速度大于甲火车的速度;甲、乙火车向西行驶,甲火车的速度大于乙火车的速度。因此甲、乙火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甲火车停在站台上,乙火车向西行驶。
7. 江岸;竹排;云朵
8. 妈妈(或自行车);相对
【解析】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说明小华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故他是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爸爸以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小华与爸爸或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9. 地球;月亮(合理即可)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三章 一、运动与静止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28分)
1. 某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2. 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如图中甲图所示,乙图则是三岁的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
A. 只有3 B. 只有2和3 C. 只有1和3 D. 1、2和3
3.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 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5. 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 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 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6. 位于沿江大道旁的某商业大楼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7. 坐在行驶汽车中的小超,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A. 路面 B. 路旁的电线杆
C. 小超身边的座椅 D. 迎面而来的汽车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8. 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9.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同步通信卫星,它是在绕地心转动的圆轨道(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运行周期跟地球自转周期相同。那么,同步通信卫星运行周期为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根据参照物的概念,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的参照物是水。
2. D
【解析】比较知,1号、2号棋子相对于左边框向右移动了一个空格;3号棋子相对于上边框向下移动了2个空格。所以三个棋子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选:D。
3. A
【解析】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 、 C 、 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C
5. B
【解析】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风相对于风洞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风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
6. C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知识,难度中等。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AB项均错误;反之,若以乘客和电梯为参照物,地面则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D项错误;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过程中,二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互相以对方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是静止的,C项正确。
7. C
【解析】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可知,静止指的是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下面哪一个物体与小明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哪个物体就可选作参照物。
由于小超是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所以他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要发生变化。若以它为参照物,则小超是运动的。故A错误。
由于小超是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所以他相对于路旁电线杆的位置要发生变化。若以它为参照物,则小超是运动的。故B错误。
小超相对于身旁的座椅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故C正确。
由于小超乘坐的汽车与对面驶来的汽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若以它为参照物,则小超是运动的。所以D错误。
第二部分
8. 位置
【解析】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9. ;运动
【解析】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也是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运动,卫星也不停地绕太阳运动,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