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五章 本章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五章 本章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5 17: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五章 本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B. 光在海水中可沿直线传播
C.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 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2. 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3.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黑板 C. 篮球 D. 太阳
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 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 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5. 关于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 物体的高度为 ,像的高度也为
C. 物距为 ,像距为 D. 减小物距,像的高度变大
6. 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
斑马倒影
C.
手影
D.
日全食
7. 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A. 高一些 B. 低一些
C. 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 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A. 红滤色镜 B. 黄滤色镜 C. 蓝滤色镜 D. 绿滤色镜
二、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9. 如图所示, 为日光灯, 为不透光的物体,在日光灯下可形成四个影区,能看到日光灯的影区是
A. 区 B. 区 C. 区 D. 区
三、填空题(共4小题;共14分)
10. 如图,下列给出的二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答案】: ; 。
11. 叉鱼时要瞄准看到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选填“上方”或“下方”)
12. 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 (填"虚"或"实")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13.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条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请帮助判断,其中反射光线是 ,折射角大小为 。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28分)
14.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 、 可绕 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2)实验中,硬纸板的表面应该 (选填“光滑”或“粗糙”)些;当激光笔沿 射入时,入射角度数如图所示,则反射角 的度数应为 。
(3)选用可折叠纸板的目的是 。
(4)小明测量出 的度数后,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
15.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 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 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16.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 代替平面镜。
(2)小丽将蜡烛 点燃置于镜前,再拿一支大小和 相同的蜡烛 在镜后移动,直到看到它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进而得出像与物的大小 。
(3)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4)若移去蜡烛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五、作图题(共2小题;共26分)
1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
18. 如图所示,作出光线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光在均匀海水中可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进入玻璃、水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2. B
3. D
【解析】月亮、黑板、篮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
4. A
5. B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物体的高度为 ,像的高度也为 ,故B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距为 ,像距也为 ,故C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减小物距,像的高度不变,故D错误。
6. B
【解析】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许多光斑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物体背面就形成了一个阴暗区域,就是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日全食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合题意。
7. A
【解析】水中潜水员看见岸上的路灯,是路灯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进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
8. C
【解析】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也就是只能看见蓝盈盈的天,所以应该加一蓝滤色镜,只能让蓝光透过.故ABD错误.
第二部分
9. B, C, D
第三部分
10.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 、掘进机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向前掘进的;
、人在平面镜前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11. 上方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
12. 虚;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中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所以水面上出现的海鸥的倒影就是海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始终不变,与海鸥大小相等。
13. ;
第四部分
14. (1) 量角器
【解析】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还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所以还需要利用量角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
(2) 粗糙;
【解析】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这样光能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 ,则反射角 也等于 。
(3) 验证三线是否共面
【解析】将纸板的左半部分向前或向后翻折,不能看到反射光,只有当整个纸板为同一平面时,才能看到反射光,因此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4) 不正确;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多测几组数据
【解析】不正确。因为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
15. (1) 折射光消失
【解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光可能会消失。
(2) 光斑消失
【解析】据()中的推测得知,若推测正确,则该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光斑会消失。
(3) 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不会大于入射角
【解析】据上面的规律不难看出,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到某种程度后,折射光会消失;而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不会大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
16. (1) 玻璃板
(2) 相同
(3) 到平面镜的距离
(4) 不能;虚
第五部分
17.
【解析】先作出端点 、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 ,用虚线连接 、 即为物体 的像,如图所示:
18.
【解析】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