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五章 四、光的折射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 B. C. D.
2.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从汽车后视镜看到车辆
B.
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
3. 如图所示,小梦用激光笔对准看到的小鱼照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射到了鱼身上
B. 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射到了鱼身的上方
C. 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射到了鱼身的下方
D. 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射到鱼的像上,使像反射的光变强
4. 图所示的四幅光现象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A.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
C.
用放大镜观察图案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5.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小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邮票
B. 小红在欣赏白塔在水中的倒影
C. 小华发现水中的鱼比实际的位置浅
D. 小丽准备上台演出时在对着镜子化妆
三、填空题(共2小题;共10分)
6.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
7. 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四、作图题(共3小题;共39分)
8. 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9.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人眼在 点处看到筷子 点的像在位置 点。请画出 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 点的光路图。
10.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故反射角为 ,入射角为 。
2. C
【解析】从汽车后视镜看到车辆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是光的折射,故C符合题意;
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3. A
【解析】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由于光路的可逆性,用激光笔对准看到的小鱼照射,光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恰好照在鱼身上。
4. B
【解析】选项A、C、D 均属于光的折射。选项B属于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
5. A, C
第三部分
6. 左;;
【解析】根据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结合题图可知,折射角大小是 ,入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光线由空气射入玻璃,即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反射角大小为 。
7. 反射;折射
【解析】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第四部分
8. 见解析
【解析】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答案如图:
9.
【解析】在图中 点是 点的像,光由 点发出,经水面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射入 点。 就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答案如图:
10.
【解析】过入射点 作法线 ,从而确定了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并确定了入射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五章 四、光的折射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2.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无法判断
3.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B.
C. D.
4.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8分)
5. 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折射角为 度,在界面的 (选填“上”或“下”)侧是空气。
6. 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 现象。
三、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7. 小雨同学家里养了很多金鱼,想捞出几条送给同学,可是捞了几次都没捞到。
(1)如图是小雨家的鱼缸,请画出小雨看到的“鱼”的光路图。
(2)小雨捞不到鱼的原因有很多,请你只根据鱼和它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他捞不到鱼的原因 他应该怎样捞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B
【解析】当水位在 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 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 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 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3. C
【解析】对着镜子画脸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白鸽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日晷计时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D错误;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4. B
【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第二部分
5. ;下
【解析】由图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 ,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则折射角为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界面的下侧是空气,上侧是玻璃。
6. 折射;折射
第三部分
7. (1)
【解析】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 点,比鱼的实际位置高,如图所示:
(2) 他看到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应该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去捞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应该向看到鱼的下方去捞。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