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20分)
1. 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晾晒衣物 C. 深秋,河水干涸 D. 冬天,湖水结冰
2.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3. 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 将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 把新鲜的水果密封在塑料袋中
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4. 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是将常温下的氢气和氧气降温、加压后,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下列对于该过程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熔化 吸热 B. 液化 放热 C. 升华 吸热 D. 凝固 放热
5. 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A.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B. 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了大量的量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从人体带走了温度,使人感到寒冷
D. 最主要是因为吹来的风是冷的,所以人感觉到特别冷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6. 下列几幅图是小明同学完成“水沸腾实验”时的图片和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实验装置是自上而下安装
B.
乙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小华装入烧杯中的水量较多
C.
丙图中水的沸点变高
D.
丁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三、填空题(共4小题;共18分)
7. 我国新疆的土鲁番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当地人民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如图。请回答,坎儿井的优越性在于减少 。
8. 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热过程。
9. 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 ,醋的沸点只有 ,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10. 小明将插在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后,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填“一直下降”、“下降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或“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温度计刚取出时,玻璃泡上沾有的酒精要 (填物态变化名),且 (填“吸热”或“放热”)。
四、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11.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或“”),此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 。
(3)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再次实验时为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乙中画出大致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2. 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取 水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
五、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13. 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 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 ()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 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衣服中的水由于汽化变为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深秋,河水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冬天湖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放出热量,故D符合题意。
2. C
【解析】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3. C
【解析】将盛有水的杯子加盖,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A错误;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B错误。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C正确。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
4. B
【解析】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是气体;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是将常温下的氢气和氧气降温、加压后,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气态的氢和氧变成液态的氢和氧,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时放出热量,故B正确,故ACD错误。
5. A
【解析】由图知: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第二部分
6. B, D
【解析】A选项:实验装置应该自下而上安装,故A错误;
B选项:根据图乙可知,沸点没有改变,说明物质没有改变,而是水量的改变,故B正确;
C选项:向已沸腾的水瓶外倒冷水,会导致瓶中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降低。由于瓶中还有较高温度,所以水又沸腾了,故C错误;
D选项:水沸腾前气泡从下到上越来越小,故D正确。
第三部分
7. 水的蒸发
【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
8. 汽化;吸
9. ;不会;
【解析】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 ,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10. 先下降后上升;蒸发(汽化);吸热
【解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刚取出时,温度计上有酒精,酒精吸热发生汽化,致使温度计示数降低,当酒精汽化完成后,又从空气中吸热,示数又上升。
第四部分
11. (1) ;需要;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
【解析】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 ,此时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外焰确定铁圈 的高度。图甲中的操作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
(2) 保持不变
【解析】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 停止加热
【解析】停止加热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4)
【解析】画出的图线应体现出升温快的特点且末温相同。
(5) A
【解析】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偶然性。
12. (1) 自下而上
(2) 如答图所示。
(3) ;不可行
第五部分
13.
【解析】图中是质量为 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而 ,那么初温相同的质量为 的水,在升高相同温度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作图如图。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把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
2. 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 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3.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 的水将
A. 一定沸腾 B. 一定不会沸腾 C. 一定蒸发 D. 都不可能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6分)
4.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减小。用扇子扇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不变。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 注射器中吸入少量的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冬天气候寒冷,桥面结冰的情况经常出现,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 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盛有热水,将它放在盛有沸水并正在不断加热的烧杯中。根据下表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热水的最终温度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试管中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若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则酒精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7.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较 (选填“高”或“低”)的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8分)
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图象 可知,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由图象 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
(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绘制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 (选填“”或“”)。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B
【解析】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符合题意。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不符合题意。
3. C
【解析】蒸发的发生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所以温度为 的水一定能蒸发.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是 ,继续吸热,本题没有提到是否继续吸热,所以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
第二部分
4. 酒精汽化(蒸发)吸收热量
【解析】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不变,说明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温度;但扇涂有酒精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汽化可以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减小。
5. 汽化;放出
【解析】[ ]液态乙醚会消失是由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 ]桥面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6. 等于;不会;会
【解析】(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温度达到了水的沸点 ,以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水的沸点 ,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 ,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
7. 低;沸点
【解析】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第三部分
8. (1)
【解析】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2) 低于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 不变
(4)
【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不会改变,水的初温提高,则加热时间缩短,且初始时刻的温度变高,故选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