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知识+全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知识+全练)(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5 23:43:11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 “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 “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 “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2.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年 月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A. 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 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 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 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3. 年 月 日上午,格力电器在全球布局的第十六大基地,也是在山东省布局的唯一工业制造项目——格力电器(临沂)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临沂综合保税区举行。正在制冷模式下工作的格力空调
A. 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B. “超静音”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C. 出风口处的“白气”是液化的结果 D. 通过做功方式降低了房间的温度
4. 恩施山美水美,经常可以看到山上云雾缭绕,雾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 汽化 B. 升华 C. 液化 D. 凝华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6分)
5. 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6.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7. 你对家中的电冰箱肯定很熟悉,请你谈谈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冰箱利用了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 ,又容易 的物质.
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 , 热,使冰箱内温度 .生成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 ,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 的温度.
8. 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温暖的房间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 现象。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选项:干冰冒出来的白气是干冰升华致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化变成能看见的小水滴。
凝华是气体变成固体,而该题中干冰冒出的白气是固体变为液体,故A错误;
B选项:白气是一种小水滴,是液体。不是气体,故B错误;
C选项:泡面时的热气同样是气体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选项:热气也是一种小水珠,而水蒸气是一种气体的存在形式,白气和热气都是小水珠,故D错误。
2. D
3. C
【解析】A.空调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超静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故C符合题意;
D.空调通过热传递降低了房间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C
【解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B、D错误;C正确。
第二部分
5. 液化;放热
6. 会放热;内侧
【解析】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7. 汽化;液化(或液化,汽化);蒸发(或汽化);吸;降低;液化;放出;低
8. 液化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三、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
C. 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 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2.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是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3. 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4.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熔化 B. 凝固 C. 升华 D. 凝华
三、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5. 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汽化”或“液化”),该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使路基温度 ,冻土就不会熔化。
6. 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 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 热。
7.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8. 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 ,它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热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9. 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 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 填物态变化名称 。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10.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 ,酒精是 ,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 ,氢是 ,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 。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 。
(3)氧气的沸点是 ,氮气的沸点是 ,氦气的沸点是 ,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
沸腾时水的温度是 ,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 ,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
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
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
2. B
3. B
【解析】小水珠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第二部分
4. A, C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故C符合题意;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第三部分
5. 汽化;吸热;降低
6. 液化;放
7. 汽化;液化;放
【解析】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瓶内的水减少;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向低温物体放热。
8. 放热;压缩体积
【解析】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 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 压缩体积而液化为的液态 ,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9. 不会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液化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析】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要不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第四部分
10. (1) 压缩体积;降温
【解析】根据文中信息可知:要使气体液化,首先要使它们达到各自临界温度以下,再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2) 氧气
【解析】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先达到临界温度,先液化,氧气的临界温度比氢气高,氧气先液化。
(3) 氦气
【解析】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的,越先分离出来,沸点越高的,越晚分离出来;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氦气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汽化的先后顺序是氦气、氮气、氧气。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