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2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2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5 17:44:42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 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 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 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2.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3. 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 凝华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4. “地面上的水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_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对空白处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 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 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 蒸发 凝华 液化 雨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5. 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三、填空题(共2小题;共10分)
6. 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所示,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 的办法可以使气体 。
7.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实验题(共1小题;共10分)
8. 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 、 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3)如图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是 。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 。
五、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9. “热管”是 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 倍,被誉为热的超导体,“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液化的液体,管内充液之前抽真空,这些液体会在毛细作用下(象海棉吸水)在吸收芯循环流动,市面上就有多款对电脑 散热的热管散热器。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很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意思 (请分析管内液体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A选项: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故A错误;
B选项: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
C选项: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
D选项: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
2. B
【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A选项不符合题意;北方的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结冰时放热,能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B选项符合题意;夏天,洒在地面的水容易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C选项不符合题意;夏天,饮料中加冰块的目的是冰块熔化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降低,D选项不符合题意。
3. A
【解析】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4. C
【解析】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云。
第二部分
5. B, C
第三部分
6. 压缩体积;液化
【解析】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了液化,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能使气体液化。
7. 升华;熔化;凝华
第四部分
8. (1) 液体热胀冷缩
(2) 量程;分度值
(3)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
(4)
第五部分
9.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汽化成蒸气,并吸收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液化成液体,并放出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第1页(共1 页)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第一章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霜打枝头
C.
冰花璀璨
D.
晨雾弥漫
2.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 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的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4. 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 吸热;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 大型液化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水补救,因为液化天然气迅速 时吸热,使管道温度降低,水将泄露处 堵塞(均填物态变化)。
6.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剧烈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 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 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三、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共26分)
7. 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发现鸡蛋煮不熟,查阅资料发现煮鸡蛋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在不断提升,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以下是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2)说明鸡蛋煮不熟的原因
(3)在高原上想要快速煮熟鸡蛋需要:
A.耐烧的锅 B.比热容大的锅 C.内部气压高的锅
8.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水烧开以后,在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反而没有“白气”,原因是 。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B
【解析】A.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3. D
第二部分
4. 升华;汽化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用保鲜膜覆盖切面,是为了减慢水分汽化。
5. 汽化;凝固
【解析】大型液化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时,在泄露处喷水补救,因为液化天然气迅速汽化时吸热,使管道温度降低,水迅速凝固将泄露处堵住。
6. 熔化;吸热
【解析】火箭头部的特殊材料是固态,吸收热量变为液态,这个过程是熔化.
特殊材料的液态吸收热量变为气态,这个过程是汽化。
第三部分
7. (1) 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地点,大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大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
(2) 高原大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低,所以鸡蛋煮不熟。
(3) C
【解析】内部气压高的锅,因为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可以使鸡蛋快速煮熟,故C符合题意。故选C。
8. (1) 壶内液态水沸腾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冒出壶嘴一定高度后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所以我们看不见“白气”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壶内液态水沸腾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冒出壶嘴一定高度后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所以我们看不见“白气”。
(2) 甲
【解析】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白气”,所以“白气”多的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