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5 16: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登泰山记》)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绝如缕 绝:断
B.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
C.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
D.苍山负雪 负:遭受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 舞:用作动词,跳舞。
B.汶水西流 西:用作状语,向西。
C.崖限当道者 限:名词用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D.明烛天南 烛:用作动词,照亮。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4.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是一种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讲究文采、韵律的古代文体,其滥觞于先秦。
B.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东岳、泰岳,古代泰山封禅是国运昌盛的重要标志。
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辽阳位于小辽水之南,衡阳位于衡山之北。
D.丁未,干支纪日,古人还常以天干和地支纪年,如“壬戌之秋”中的“壬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日:“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日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联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B.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C.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D.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
8.唐太宗认为自己与历代帝王采取的民族政策,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B.采莲人自问自答,满腔的热忱及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情景跃然纸上。
C.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孤单地回头,遥望着故乡:“浩浩”,状写离家之远。
D.有情人同心离居,只能忧伤终老;诗歌流露出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复杂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初出城留别① 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②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注]①公元822年,诗人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纳,于是自请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杭州之际创作了此诗。②青门:指长安城东门。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早上从朝堂回来,晚上就要离开长安,“朝”“暮”写出事情变化之快。
B.“紫禁”到“青门”、“城东”到“江南”,空间的连续变换拓展了想象空间。
C.“扬鞭”“挥手”两个动作,着意表现诗人离别时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D.“勿言”“便是”“车马”等词通俗易懂,体现了本诗质朴平白的语言风格。
11.本诗末两句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相比,在运用手法、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以蚯蚓为喻,阐明学习应“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以螃蟹“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浮意躁为喻,引出反面论证的观点。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荒谬心态。
(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以“酒”为话题的诗句,有的直接以“酒”字入诗,如“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运用借代的修辞巧妙成句,如“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与传统的语言传达方式不同,标志设计主要是通过图形、颜色等视觉相关的手段,运用视觉艺术语言,将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受众,并对其产生影响。标志的美丑虽然不能改变信息本身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掌握标志设计中的美的法则,是发挥标志传播效果的关键。
秩序的本质是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即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有序性和协调性。秩序之美,也就是说,通过秩序感表达和传达的有规律的万物之美,是以美的形式出现的。秩序之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的物质形式之中,而且体现在人们的认识和感受之中。前者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而后者表明秩序是人为的,它与人的认识和心理活动都密切相关。当我们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它本质上是我们潜意识中对外部世界的映像;当我们习惯于有秩序美的自然世界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渴望秩序美来满足精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标志设计中的秩序美感属于后一个层次,旨在顺应人们潜意识中对秩序的渴望,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
在标志设计中,视觉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觉语言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秩序美是人们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审美法则,同时也是指导设计的设计原则,它将共性与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给受众以和谐的美感。构成富有秩序美的标志的视觉语言要素主要有:平衡、渐变、节奏和韵律。
平衡是标志设计中建构秩序美的最基本条件。在标志设计中,平衡是使一个标志协调、稳定的最基本要求。俗话说,四平八稳,平衡的视觉感受能给人以稳定感、安全感,同时能够增加受众对标志使用者的信任感。平衡又分为静态的平衡和动态的平衡。以静为主的平衡,主要是利用对称性原理所构成的平衡关系。以动为主的平衡,指的是平衡关系中不对称的形式。其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富有多样性、自由性,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平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的“京”字,将京字中原本对称的两个点拟人化,使得整个标志充满活力。
渐变是指在标志设计中以一个基本图形为主,进行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给人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感和有节奏、有韵律的美感。在标志设计中,渐变的使用非常广泛。渐变除了有形态上的变化,还有颜色上的变化。形态上的渐变,主要是指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空间排列渐变。
节奏是标志设计中的整体秩序,是平衡、重复和渐变一起作用下的结果。标志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在空间中有秩序的变化,各种形态和色彩在空间中的搭配组合,都是通过节奏联系起来的。节奏感的适度运用可以提升标志的活力,使之更加醒目,加强其可记忆性。
标志设计中的“韵律”其实与视觉形象结构当中“相对均齐”这种状态极为相似,这种“相对”是相比于反射对称所呈现出的“绝对对称”而言的,具有相对灵活的特征。在这样的形态关系之中,无论是在色彩的体量与结构中,还是在中轴线两侧的形态上,都呈现出近似的一种平衡状态,远看如出一辙,而近看其实却各有特色。
在秩序关系的语法要素中,平衡的整体性与节奏的规律性都是最强的,韵律则主要表现在较为相对均齐的状态,生动、灵活。根据标志要反映的不同客观载体,选择相应的视觉语法,合理地利用秩序的构成,有助于把握设计的整体格局,将共性与个性相融,带给观者和谐的美感。
(摘编自王嘉祥、罗玲谊《论标志设计中的秩序美》)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传递更准确的信息,对受众产生影响,标志设计中不能使用传统语言方式。
B.只有人们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时,万物的秩序之美才能被人的潜意识反映出来。
C.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的设计,有着动态的平衡之美,充满活力。
D.平衡的整体性和节奏的规律性是最强的,它们带给观者的美感也是最和谐的。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要掌握标志设计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其表现的美感。
B.在标志设计中,利用形态和颜色的渐进变化,能给人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美感。
C.将不同视觉元素有规律地组合,给观者以美感,这是对秩序美原则的合理应用。
D.“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感,与视觉形象结构中“相对均齐”的效果异曲同工。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1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展馆的标志,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评析这幅标志所传达的美感。(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职 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她把“有”字切成了“一——尤”,破空而来,传得很远。“旧衣烂衫”稍稍延长,“卖”字有余不尽:
“一——尤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阴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意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放了学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
“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初稿成于20世纪40年代,定稿于20世纪80年代,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对昆明街头几种叫卖声的描写开篇,既描绘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也为后文卖糕饼孩子的出场作了铺垫。
B.当别的孩子都去上学时,小男孩却挎着木盆吆喝叫卖,通过对比写出职业对童真的压制,体现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批判。
C.结尾小男孩在僻静无人的巷子大声吆喝“捏着鼻子吹洋号”,这一声是他对艰苦生活的快乐回击,也是作者生活态度的投射。
D.文章以叫卖声为线索组织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重视营造氛围,有散文化的味道,这一点《百合花》与其风格相近。
18.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浪线部分在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主题上的作用。(5分)
19.汪曾祺说:“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丽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结合文中对“吆喝叫卖”声的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食物中三大产热营养素为糖、蛋白质、脂肪,这个常识大家( )。三大产热营养素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① ?能量消耗主要有四个途径: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生长发育。
基础代谢能是指机体( )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必需的能量,即人在清醒、空腹、静卧,没有紧张的精神活动和25℃左右的环境温度等条件下的能量代谢。体力活动能是指各种劳动和运动所消耗的能量。肌肉收缩非常耗能,肌肉的负荷越大, ② 。脑力劳动虽然也耗能,但是( )和随便想想差别不大,因此将其归入基础代谢能。食物特殊动力能是指由于摄食而额外消耗的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所耗的大约相当于基础代谢能的1/10的能量。生长发育能是儿童、青少年、孕妇、病人恢复期等合成新组织所消耗的能量。中等劳动强度下成年人每日能量消耗约2400—2700千卡,具体耗能数值要考虑到年龄、性别、体型、遗传等因素,不能( )?
2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耳熟能详 维系 冥思苦想 以偏概全
B.妇孺皆知 维持 殚精竭虑 一概而论
C.妇孺皆知 维系 殚精竭虑 以偏概全
D.耳熟能详 维持 冥思苦想 一概而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波浪线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整本书阅读(7分)
23.下列关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选文的观点及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B.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C.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且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D.在乡土社会中,充分满足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个人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
24.对下面选文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要求使用文字式、符号式批读形式,圈画出概念并对论证手法进行批注。(4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定得分清楚。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修订版)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11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将同学们学习的阵地由线下转为线上。在家中,在自习室里,在隔离的宾馆内,同学们以不同的状态完成了四周的线上学习。有的平静淡定,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积极自主,有的消极被动:有的诚实守信,有的自欺欺人;有的丰富多彩,有的枯燥乏味……
“学不可以已”,对同学们来说,线上学习是新的挑战。它带给你哪些帮助,或哪些困惑?请结合这一个月的线上学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背,覆盖。)
2.(3分)A(舞,用作使动,使……起舞。)
3.(3分)A(其他选项为判断句。)
4.(3分)C(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辽阳位于小辽水之北,衡阳位于衡山之南。)
5.(4分)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
评分标准:“如画”“居”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打着拍子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颍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顺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徠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
6.(3分)A
7.(4分)不是这样,我能取得这样的功业,只是在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评分标准:“所以”“止”各1分,句意2分。
8.(3分)历代帝王都以中原为尊贵,轻视少数民族(1分);唐太宗平等对待,爱护少数民族如一家。(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您还在兼管起居注的工作,我能看看都记载了些什么吗 ”褚遂良回答说:“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动,善恶都要全部记录,这样做或许就是期望君主不要胡作非为,没有听说过君主自己拿来看的。”太宝说:“我有不好的地方。您也记录 ”褚遂良回答说:“臣的职责就是如实记录,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的人也会记的。”太宗说:“确实如此。”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日,唐太宗到翠微殿,对侍臣说:“自古帝王虽然能平定中原,却不能降服戎狄。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然而成就的功业却超过了他们,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各位可以痛快地实话实说。”群臣都说:“陛下的功德如同天地,不能用言语说明。”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取得这样的功业,只是在于五个方面的原因。自古帝王都嫉妒超过自己的人,我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如同自己也拥有一样。人的品行才能不能兼备,我常常舍弃他们的短处,取用他们的长处。君主往往选拔贤才就想将其放置到自己怀抱,抛弃无能的人恨不得将其推进沟壑,我看到贤才就尊敬他们,看到无能的人就可怜他们,使有才能的人和无才的人各得其所。君主大多讨厌正直的人,或明或暗地杀害他们,没有一个朝代不是这样。我继位以来,正直之士一个接一个地来到朝廷,没有罢免责备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为尊贵,轻视夷狄,唯独我爱他们如同一家,所以他们的种族部落都像对待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项,是我能够成就现在功业的原因。”
9.(3分)B(“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理解错。)
10.(3分)C(“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的理解错。)
11.(6分)①本诗末两句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的旷达之情。(3分)②对比句运用烘托手法,抒发诗人的不舍与愁苦之情。(3分)
评分标准:每点3分。对比句的手法作答成“寓情于景”亦可,言之成理即可。
12.(1)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示例:往往取酒还独倾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杯两盏淡酒
示例:唯有杜康 一尊还酹江月
评分标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字迹无法辨认的,此空不给分。
13.(3分)C(A项“与传统的语言传达方式不同”,并非不能使用传统的语言形式;B项原文说了秩序之美也是客观存在的;D项“带给观者的美感最和谐”一说于原文无据。)
14.(3分)D(诗句是描写草色的疏淡,而视觉结构中“相对均齐”所表达的效果是整体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统一。)
15.(4分)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2分)②先分析标志设计的美学意义,进而提出秩序之美的本质内涵;再分别论述了构成秩序美的四个视觉语言要素;最后总结指出综合使用这些要素的重要性。(2分)
评分标准:指出论证结构2分,简要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①以字母“i”作为基本图形,从左到右依次规律排列,形状和着色依次渐变;(2分)②整体上近似左右对称,活泼的变化中相对均齐,富有韵律美。(2分)
评分标准:能从规律、渐变等方面进行分析,2分;能从整体的韵律上分析,2分;未辨别出字母“i”,不扣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B(不能体现“作者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批判”)
18.(5分)①小男孩在热闹处叫卖时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写出他复杂的心理,体现出他对“职业”的认真负责,从而表现人世多艰辛的主题。②每天看马时,小男孩都异常陶醉,在忙中“享受”生活,使得沉重而悲凉的主题变得平和,也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关切。
评分标准:每点2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写中年妇女的叫卖声时,用比喻和夸张,突出声音的“脆”“音调高”“音气足”的特点,声音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求和笃定。(3分)②写小男孩有腔有调的吆喝时,作者特意列出曲谱,读者似乎听到他那抑扬顿挫的童声,似乎从曲谱中能够学唱这句,生活的诗意跃然纸上。(3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20.(3分)D
21.(4分)示例:①人体能量通过哪些途径来消耗呢(2分)②耗能就越多(2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示例:①食物特殊动力能是指由于摄食而额外消耗的能量,②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耗能,③大约相当于基础代谢能的1/10。
评分标准: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4分。意思对即可。
23.(3分)C(《礼治秩序》中“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24.(4分)略。
评分标准:学生能用符号清楚地圈画并标注出“团体”“亲属关系”两个概念,给2分;能用有区别的符号准确地圈画并简要标出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给2分。
25.(60分)提示:“线上学习”是论说的主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论说“线上学习”的益处;也可以论说它的缺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措施;甚至还可以围绕“线上学习”的益处与不足进行辩证的认识。
附:作文评分细则: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2.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3.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