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1-13 19:46:39

文档简介


姓名:
知识梳理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吹笛子时是_________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是通过_________振动发声的。蝉依靠_________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___在振动。
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_,真空_________(能或不能)传声。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_____________,平常我们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的。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的得出应用了___________(控制变量、理想模型或科学推理)的方法。
正要上钩的鱼被岸上脚步声吓跑,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同学轻敲一张桌子,另一同学将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可以听到敲打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速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声音的高低用_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决定。声音的强弱用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来区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男低音歌手唱歌,女高音歌手在后台伴唱,则男声音调比女声______,男声响度比女声______。
“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能判断是谁在说话,是因为不同人讲话的_________不同,铁路工人用小锤敲打钢轨,根据钢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判断钢轨是否正常。
医院用“B超”检查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声音传递传递________。
在①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内脏,②爆炸声将附近居民窗户玻璃振破,③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④利用声纳系统探测鱼群四个实例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____________,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有_________。
从物理学角度说,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需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减弱噪声的,在公路与学校之间植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减弱噪声的。
课堂巩固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 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 )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C.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和_______。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知识梳理
1.物体的 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 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 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 ;② 玻璃泡要跟被测物 ;③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温度要达到 ;② 还要继续 。(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 ,非晶体则没有 。
6.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 (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 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 要继续 。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 ② 。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要 热。物质从气态 叫凝华。凝华要 热。霜的形成属 现象。
课堂巩固
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宿迁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 正常人的体温
C. 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宿迁,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
12.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14.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我市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原因是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5.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16.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7.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4℃。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对树木________,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书树下避雨。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卸罐在烈日的曝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 方法使气体液化。
(2)罐中的液化石油气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 ,压强增大,容易发生爆炸。
(3)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 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
19.我国运动员王濛在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比赛中收获了三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你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 有关.这层水的作用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姓名:
知识梳理
_____ __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萤火虫属光源的是 。
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它会分解成_____种色光。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_,第一个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将_____、______、______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_________范围内的光,还有一些光,人无法觉察,被称做________。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光叫________,具有 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紫光的外侧有一种不可见的光叫_________,这种不可见光的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_________物质发光。这种不可见光的应用是被用来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就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分别举两个例子:
, ; , 。
结合图像说说小孔成像的特点: 。
在真空中,光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在其它透明介质中速度比在真空中 (小或大)。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__________呈现的像,叫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
平面镜常被用来成像,如制成__________;平面镜还被用来改变光路,如制成的______。如果平面镜使用不当,就可能带来的麻烦,甚至造成___________。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__________光会被物体表面_______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之所以能看见那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有光线照射到这些物体上被物体表面______后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我们的视觉。
光的反射现象遵守一定规律,它的比较完整的内容为:__________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两侧,_______等于________。
在暗室里,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镜面照射,从侧面看,_____更亮,这是因为手电的光在镜面上发生了__________,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光线却在白纸上发生了_________,有许多反射光线能射入我们的眼睛,所以看起来________暗些。
正是借助______光线,我们才能在各个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在漫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___________。
※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有: 、 ;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有: 、 。
课堂巩固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右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自亮污染是最酱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上的火炬点燃。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姓名:
知识梳理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2、光的折射规律:
⑴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等于 。
⑵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即折射角 入射角。
3、生活中光的折射的现象有: 、 等。
4、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 弯折,这是 现象。
5、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 一些;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要比其真实位置 一些。
6.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 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 镜。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请在右边的图中画出上述三条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7.凸透镜成像特点:
物距u
成像性质
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2f
f<U<2f
U<f
课堂巩固
1. 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2.如上左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判断: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在图中并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玻璃在 。
3.如上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4.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蜜蜂,则拍出来的照片(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蜜蜂 B、不会出现蜜蜂,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蜜蜂,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蜜蜂
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关于人眼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7.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8.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9.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造成像位置偏高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调(填“上”、“下”);,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在凸透镜不动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像,她应当把蜡烛向 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移动。
(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
在     点(填字母符号)。
(5)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10.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1.请在下图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姓名:
知识梳理
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在 运动,分子间存在 力和 力。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合 nm。
纳米材料的特点有 、 、 等。
叫做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荷。带电体能够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
摩擦起电的实际是 。原子呈电中性是由于
验电器的作用是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 现象可以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 带正电, 带负电。原子核是由 电的 和 电的 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是由 构成的。
发现电子, 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发现中子, 提出夸克的猜想。
宇宙是一个有 的_ 结构系统:地球是___ 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______ __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光年是指 ,它是 单位。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___ _。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 ,这一现象是由 发现的。
课堂巩固
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禁止吸烟。这是因为( )
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
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如烟雾
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
如图,a是一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下面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的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若换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去靠近该小球,会看到的现象是( )
A.一定吸引 B.一定排斥 C.可能排斥,也可能吸引 D.无现象
下面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不属于对静电的应用的是( )
A.印染厂的车间内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C.静电喷漆设备 D.静电复印装置
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号)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扩散现象说明 .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 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破镜难以重圆”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