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师说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木讷(nè) 削足适履(xuē) 改弦易张(xuán)
B.谥号(shì) 僭称(jiàn) 快快不乐(yàng) 一哄而散(hòng)
C.贻笑大方(yí) 迂腐(yú) 泾渭分明(jīng) 量体裁衣(liàng)
D.阿谀(yú) 造诣(yì) 蓦然回首(mù) 焚膏继晷(guǐ)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
D.不拘于时(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从而师之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 彼童子之师
C.择师而教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郯子之徒 句读之不知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师也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非我也,兵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无爪牙之利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书云,欲相师 辱:承蒙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笃:深厚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担忧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分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第二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3.指出对“蜀犬吠日”“越犬吠雪”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借两个事例,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
B.作者借此抒发了倡导古文运动者的愤激、沉痛的患想感情。
C.这是运用类比手法讽刺士大夫之族的无知。
D.作者借此表示自己不愿招收像蜀越犬之类的人作弟子。
4.将文中画第一、三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弦 xián;C.迂 yū;D.蓦 mò。
2.答案:C
解析:乃:竟。
3.答案:B
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A项,代词,他/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代词,他/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指示代词,那,那些/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4.答案:C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用来的, 的凭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古今都是指所说的。D项,古义:两个词,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5.答案:C
解析:A.受,通“授”,传授。B.不,通“否”。D. 生, 通“性”。
6.答案:B
解析:①②均为判断句,和例句相同。③为定语后置句。④为介词短语后罝句。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传”指的是人物传记,说法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答案:1.C; 2.B; 3.D; 4.(1)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2)那么,谁还敢在那许多人的眼睛前面显露自己的与众不同,因而招来吵闹和愤怒呢
解析:1.患:毛病。
2.首先明确这句话的陈述对象,句子的主语都是韩愈;然后抓住动词和虚词“因”断句即可。
3.一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二是抓住“独韩愈奋不顾流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