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边城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壤(rǎng) 碧溪岨(jū) 傩送(nuó)
B.踹水(tuān) 角隅(yú) 鞶鼓(pán)
C.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
D.俨然(yān) 眺望(tiào) 喧阗(t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剧烈 抿嘴 装饰 吊角楼 B.竟争 艾篙 渡船 笑嘻嘻
C.伶俐 喽啰 景致 雄黄酒 D.皱眉 粗鄙 蘸酒 笑咪咪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B.“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
C.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沈从文。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
D.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后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各篇都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
①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
②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③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
④其中人事情景、古今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
⑤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
⑥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
A.④①②⑤⑥③ B.③②⑥①④⑤ C.⑤②⑥③④① D.②④⑤③⑥①
5.下列对《边城(节选)》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等情节,为我们展示了湘西地区的民风淳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
B.一开始翠翠对傩送的印象并不好,误以为他是个“轻薄男子”,骂他“悖时砍脑壳的”,傩送没有介意,仍派人把她送回去。当翠翠知道真相以后,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C.“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根本原因是翠翠由于对两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印象深刻,所以对于本应该热闹且有许多浪漫故事的中秋节却觉得索然无味。
D.当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娶翠翠时,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翠翠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她不想这么快就出嫁,也源于作为少女的翠翠的腼腆害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因怕我到外面同瑞龙他们玩时又打架,或是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吃晚饭后洗完澡同大哥各人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至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像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为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没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丫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得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我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唯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乡人呼叔叔为满满。②满姑乃最小之姑母。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的“我”在城里生活的情况,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四叔人很精壮,他能担着“我”和大哥去隔城四十多里的乡下,正像妈常说的,四叔是个“会走路的人”。
C.“乡里有趣多了”“事事都感到新奇”,这些感慨说明在“我”眼里,乡下生活是新鲜的,更反衬出“我”对城里生活的厌倦。
D.四叔照鱼、满姑偷桃等细节体现了乡下生活的自由有趣,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细节体现了乡下人际关系的友善和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运用了大量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B.文章倒数第三段在写姨婆喂野鸡时,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鸡不怕人的特点;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C.满姑是最小的姑母,她为“我们”到后园坎上偷桃子的情节,既突出了满姑的调皮淘气,也体现了满姑对“我们”的疼爱。
D.文章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文中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作的好处。
7.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
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①____________。上游片方或中游发行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现金流自下而上流动,②_________________。从票房分成现状来看③_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投资、制片方。这也是近年来影院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
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9.阅读《边城》中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10.《边城》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每天都在希望中等待着。请你展开想象,为图片中的翠翠写一段心理描写。要求:不少于80字,语言准确、得体。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踹”应读“chuài”;C项,“峒”应读“dòng”;D项,“俨”应读“yǎn”。
2.答案:C
解析:A项,“吊角楼”中的“角”应写作“脚”;B项,“竟争”中的“竟”应写作“竞”,“艾篙”中的“篙”应写作“蒿”;D项,“笑咪咪”中的“咪咪”应写作“眯眯”。
3.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丰富”改为“扩大”;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者“因为”;D项,搭配不当,应把“前者”和“后者”领起的内容互换。
4.答案:D
解析:六句话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湘行散记》的结构特点,一是体现的作者情感。从横线前“相对独立”分析,接下来应该是《湘行散记》的“整体”特点,然后写湘西居民如今的生活以及作者对湘西未来的担心等。
5.答案:D
解析:当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娶翠翠时,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是因为祖父没能领会翠翠喜欢二老的心思,反而想把翠翠嫁给她不爱的大老,因而翠翠心里不高兴。
6.答案:1.C;2.B
3.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了“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做铺垫。
4.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美;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美,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④这种写法使文章语言带有恬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1.C项,“反衬出‘我’对城里生活的厌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
2.B项,“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在描述姨婆喂野鸡时,并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
3.分析“辫子”这个细节的作用必须联系特定的小说情节,文中第一次提到辫子时,说“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辫子没有了,因此与后文“我”拽四叔的辫子形成对照,情节上前后呼应,情感上写出了对往事的怀念。文中第二次提到辫子时,写出了“我”的顽皮和四叔的好脾气,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彰显人情美做铺垫。
4.回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环境氛围、行文风格等方面思考。从人物形象方面看,淡化个体,写十多个人物,目的是突出一群人,他们的形象有共性。从文章主旨、环境氛围方面看,淡化个体,突出群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体现群体的和谐,渲染温馨的环境氛围。从行文风格上看,使文章语言有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7.答案:①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
②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成;
③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这里题目,考生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知晓语段论述或者描写记叙的内容范畴,然后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坐到心中有数,再接下来,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推敲补写内容,可以借助句式一致、指代词、句间逻辑关系等去自习揣摩认真分析,补写要做到尽量使用与段中的文字表述,表述时注意语气和句间关系。本题要求根据示意图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按照示意图的内容来补写句子,难度相应的有所降低。第一处说“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分析句子成分可以看出要求填写的内容是谓语和宾语,看图表可知投资、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影院与观众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所以第一处应填入“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第二句说的是产业链的运作方式,牵涉到费用问题,上句说“现金流自下而上流动”,下句又提到“从票房分成现状来看”,可见填入的和分成有关,结合前面提到产业链的运作方式,应填入“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成”;第三处,后面提到“其次是投资、制片方”可见说的是各方分成比例,结合示意图应填入“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最大”,要注意字数和表述不能出现病句。
8.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应届毕业生”或“学生”;②“垂阅”改为“拜读”;③“惠顾”改为“浏览”;④“惠赠”改为“寄上”;⑤“洽谈”改为“联系”。
9.答案:
通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颈脖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注意格式的正确。“通知”两字在首行居中的位置,通知的称呼“茶峒军民人等”要顶格写,后面要有冒号;内容的最后要写上“特此告知”,右下角分行写上通知方“茶峒戍军政府”和日期。
10.答案:(示例)爷爷走了,我知道他是回不来了。可是,你呢?会不会回来?每天我撑船,过往的人很多,可惜没有你,甚至连你的消息都没有。没人过河的时候,我就坐在这里,守在这里。你真的不再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