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单元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2*20=40分)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0年以前,一位
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2、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导致银价上涨,加重了人们的负担
C、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使很多人倾家荡产
D、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
3、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西班牙
5、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使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D、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从本质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自由贸易 D、控制清政府
8、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为“万园之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
A、英美联军 B、英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9、号称“常胜军”的洋枪队协助清军共同来攻打太平军说明了( )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用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 10、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1、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有一幅对联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公”指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丁汝昌
1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内容的是( )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14、下列条约中,没有割地、通商条款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两个条约分别是( )
《南京条约》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
16、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
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列强策划,组成侵华联军
皇帝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破坏
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取侵略权益
A、 B、 C、 D、
18、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自然灾害严重
C、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D、八国联军的侵略
19、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20、“大将筹边尚未足,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二、材料解析题(15*2=30分)
1、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回答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5分)
(2)“颐和园又搭天棚”,指的是什么?(5分)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5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另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雨果)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4分)
(2)材料二中“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被西方人称为什么?材料记述的这一场掠夺是哪一场战争?(6分)
(3)鸦片战争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当你面对鸦片(毒品)时,你应该怎么办?(5分)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及结果,并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八年级历史(上)单元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2*20=40分)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0年以前,一位
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C
2、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导致银价上涨,加重了人们的负担
C、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使很多人倾家荡产
D、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
D
3、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C
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西班牙
C
5、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B
6、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使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D、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7、从本质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自由贸易 D、控制清政府
B
8、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为“万园之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
A、英美联军 B、英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C
9、号称“常胜军”的洋枪队协助清军共同来攻打太平军说明了( )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用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
D
10、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D
11、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12、有一幅对联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公”指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丁汝昌
B
1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内容的是( )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D
14、下列条约中,没有割地、通商条款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1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两个条约分别是( )
《南京条约》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
D
16、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D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
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列强策划,组成侵华联军
皇帝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破坏
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取侵略权益
A、 B、 C、 D、
A
18、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自然灾害严重
C、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D、八国联军的侵略
A
19、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B
20、“大将筹边尚未足,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
二、材料解析题(15*2=30分)
1、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回答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5分)
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
(2)“颐和园又搭天棚”,指的是什么?(5分)
答:甲午战争之前十年,慈禧太后动用海军费用来建造颐和园,至1985年又用海军费用举行六十大寿庆祝活动。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5分)
答:清朝政府腐败到了极点,连国防费也用来举行庆典。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另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雨果)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4分)
答:指的是林则徐。此事指的是虎门销烟。
(2)材料二中“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被西方人称为什么?材料记述的这一场掠夺是哪一场战争?(6分)
答:夏宫指的是“圆明园”,被西方人称为“万园之园”。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当你面对鸦片(毒品)时,你应该怎么办?(5分)
答: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及结果,并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中国战败,英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内容: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危害: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扩张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势力,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