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3 22: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考试顺利★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七大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将第I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到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I卷 选择题(共33分)
一、语言基础(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朔漠(sù) 监生(jiàn) 露头(lù) 鲭鱼(qīng)
B.百舸(kě ) 勉强(qiǎng) 猿猱(náo) 群山万壑(hè)
C.颓圮(fēi) 要挟(xié) 羱羊(yuán) 沸反盈天(fú)
D.青荇(xìng) 孝悌(tì) 斑斓(lán) 韬光养晦(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廖阔 走上邪路 形迹可疑 头昏目眩
B. 苍茫 金榜题名 一塌糊涂 戴罪立功
C. 凄婉 偶发事故 惹是生非 语言精练
D. 火钵 曼延千里 鸦雀无声 摩拳擦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过了一座______的小桥,来到一个_____ 的去处。这里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这么一个好地方,我们______不想经常来探幽呢?只是没有工夫罢了。今天终于能够到此一游,大家____________,久久不愿离去。
A.精巧 清静 何尝 流连忘返
B.精美 清净 未尝 依依不舍
C.灵巧 安静 如何 乐此不疲
D.精巧 宁静 为何 难舍难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出路所在。只是,我们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中国制造何时才能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B.一些事实表明,美国正迫不及待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和政治动荡,这由于其正再次面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前夕的危急形势。
C.国际社会反战呼声日渐高涨,纷纷敦促有关国家尽快结束在利比亚的战事,因为空袭难免不造成更大规模平民伤亡。
D.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六十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B.每一次到贫困地区调研,郭书记都倍感责任重于泰山,任务繁重紧迫,以至于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C.“这年头,在基层的总想方设法调到县城,都想往高处走.是什么让你留在这里?”记者单刀直入地问赵文荣。“这里的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这里的群众。”赵文荣平静地回答。
D.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主要原因是作品缺乏创意和想象力。而国内真正有创意的动漫编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二、科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海豚与人
任何一种动物,体型小,便怕我们;体型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人类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它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您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的翅烧的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是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的方式才叫训练。
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愉悦。
海豚是惟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是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耶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了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
6.“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它动物区分开来。
B.这是由于人类喜欢海豚。
  C.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
  D.这是因为人类从感情上没有把海豚列为被惩罚的动物。
7.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救助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B.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
C.海豚喜欢与它们的内部结构相似的生物。 
D.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
8.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豚自觉的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
  B.卡扎奇耶的军用海豚馆游回来的海豚,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取食物的技巧。
  C.海豚喜欢的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
D.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杀的时候,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
三、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9——11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10.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
11.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 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古诗文训练(25分)
1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0分,)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3分)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分)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4分)


(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补出下列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3)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  
(4)巨著《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5)《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体例)著作。
五、文学作品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5--18题。
最后的沐浴 方叶
(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
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髻,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都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木热水,掺合这飘柔香波。轻轻搓揉,洗去发髻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他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三岁丧父,九岁失母,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淘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眼睛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的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就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顿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我轻轻地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地揭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的面前,蜡黄的肌肤,起
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吃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的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贡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有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kūkū:勤劳不懈的样子)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9)段写为母亲洗身,段末的问句实际上表达了希望能再次享受母亲的温存、抚爱的愿望。
B.第(11)段通过“跪下去”“泪水滑过她的胸脯”的细节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眷恋与负疚,深化了文章主旨。
C.文章不事张扬,不事浮华,语句流畅,语调轻快;但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D.文章所说的母亲“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作,却能吃饱穿暖,且到平平安安的生活境地。
E.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这篇文章所记所叙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孟郊这两句诗的诠释。
16.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第(2)段“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一句所蕴含的意味。(4分)
答:
17.文章巧妙地勾勒了母亲的生命轨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母亲的形象。(6分)
答:
18.请从组织材料的线索、顺序方面对文本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2分)
19、请仿照下列示例,各写一个词语(4分)
示例1:马虎 马马虎虎
答:①____   ________
示例2:研究 研究研究
答: ②____   ________

20、将“大海”“思维”“翅膀”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6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言流畅,30字以内。(4分)
(新华网长春11月10日电) 11月5日,吉林商业大厦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吉林省立即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启动为期45天的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目前,已有部分商场因存在严重隐患被查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2、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