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音乐 (学科)第 三年级上 (册)备课表
备课者 执教人
教学内容 草原上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 学目 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2.听辨“3 5 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2.听辨并掌握“3 5 6”三个音。
教学准备 钢琴、纸杯。
教学程序和内容 调控
一、节奏导入、熟悉歌曲旋律(一) 拍一拍。1.学生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拍一拍2.思考:我们拍的节奏你看看是大屏幕上的那一条节奏?3.再听。(二) 敲一敲1.出示纸杯并敲一敲。2.学生徒手练习3.跟着音乐练习。说明:通过拍一拍、敲一敲的节奏练习,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准备。(三)二声部合作说明:初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概念、建立二声部意识。二、歌曲学唱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白的云朵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族的大草原。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师画图形谱)思考:歌曲的速度和音乐情绪?2.唱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科尔文手势)3.根据音的高低画旋律线。说明:运用科尔文手势、利用图形谱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旋律线和唱准音高。4.师生合作学唱。5.加入歌词演唱。6.完整唱。说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在学生对旋律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师生接唱,寻找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及支持,建立内心的音乐感知。三、合作表现1.再次二声部合作表现(为歌曲伴奏)。2.指导与评价。说明:二声部合作再次表现,边唱边为歌曲伴奏,巩固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小结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草原上2/41.Ⅹ Ⅹ ︱ Ⅹ Ⅹ ‖ 2.Ⅹ — — — ︱ Ⅹ — — — ‖ 3.3.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
教后反思 《草原上》是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本课中不给学生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课让学生听、唱来感受音乐节奏,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 本节课反思如下:1.语言不够精炼。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学语言太过随便,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2.纸杯敲打节奏的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在纸杯上,导致敲打节奏的时候纸杯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个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边敲纸杯、嘴巴边念节奏,结果是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还是在纸杯上。就因为自己在纸杯的环节上不够落实到位、没有解决这个环节的难点,导致后面为歌曲伴奏的时候还是出现了纸杯打节奏有过快、不整齐的现象。3.最后的歌唱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整体歌唱的次数太少。歌唱课还是要以在体验的环节的“多唱”。4.课堂中学生的音准也是一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