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5 22: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比较、猜测等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春天天到了,同学们去春游,喜羊羊和美羊羊分在一组,他们带了一些食物,谁来帮忙分一分?(2瓶水、4颗糖、一块蛋糕)
师:同桌两人分一分,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汇报交流,得出“平均分”。
师:你们是怎样分这一块蛋糕的?
学生说平均分的方法。师用课件演示平均分一块蛋糕。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从而引出分数:。
二、深化操作,认识分数。
1、认识
(1)电脑动态演示一个圆二等分的过程,说明红色的这半个是这个圆的,问:白色的半个是这个圆的多少呢?师在图上标上。
(2)学习的读、写法。
(3)引导学生对着圆片图理解表示的含义,师板书,对重点词“平均分”“它”进行理解。
(4)形成性练习:指出刚才所分图形中的,并说说它的含义。分析: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5)反思性练习(举出一个不是平分的例子):这样分,每份是它的吗?为什么?
(6)发散性练习。
师:在小组中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找出它的 。谁的方法最多?
师展示学生作品。提问:为什么折的方法不一样,都可以表示 呢?
2、认识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你还能利用手边的学具纸袋创造其他的分数吗?
(1)提出要求:
折一折,创造一个新分数;
涂一涂,标出新分数;
说一说 ,介绍你的新分数。
(2)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说说折出的分数的含义,
(3)教师选择被4等分的圆片,(与2等分的同样大小,贴在旁边),指着其中的一块,问:这是它的吗?再指另一块,问:这一块呢?为什么?这里一共有几个?再选择被8等分的圆片(贴在4等分的旁边),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
(4)照样子说说你折出的分数。
(5)像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揭示课题)。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①自学课文,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②用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三、观察感悟,比较大小。
师:折了这么久的纸,口都渴了,我们来吃西瓜吧。小明说“我要吃这个西瓜的 ”, 小丽说“我要多吃点,吃这个西瓜的 。”大家说说,谁吃得多呢?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师播放课件演示两人分西瓜的过程。问: 和 谁大呢?
3.如果和,谁大呢?为什么?
让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图形纸片在小组中折一折,比一比。
4. 和呢?
5.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
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得到的几分之一就越小。
四、巩固练习,活用分数。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对错。
3.了解分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4.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