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认识面积》-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认识面积》-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5 22: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1、例2。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充分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面积接近的两个长方形,学具(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面”
1、揭示课题,引出“面”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面积。面积与面有关,我们首先来认识面(板书:认识面)。
2、小组合作,感知“面”
合作要求:四人小组找一找、摸一摸物体的表面,相互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认识“面”
教师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平面”和“曲面”。
4、小结
师: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平面,也有曲面,而且形状也各不相同。
二、抓住实质,认识面积
(一)物体表面
1、认识面积
(1)在摸面中感受“面积”
课件出示三个物体的其中一个面:这三个面中,哪个面最大?
请一个学生上台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受它的大小。
预计有学生指封面的周长,其它学生提出质疑。
(2)在刷面中理解“面积”
想像自己的手就是一把刷子,师生一起刷数学书封面、杯子的上面和纸盒的背面。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某个面的大小,就叫这个面的面积。
(3)在描述中理解“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请学生说说什么是杯子上面的面积,什么是纸盒背面的面积。
指名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区分面积与周长。
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军跑步比赛路线。小军输了,于是对小明说:“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你跑的要长一些。”大家同意吗?
在辨析中理解,甲乙两场地周长相同。
课件:但小军还是不甘心,又约小明比赛扫地。小明让小军先选,小军心想:既然它们的周长一样,那它们的面积也应该一样大。这种想法对吗?
小结:甲乙两场地周长一样,面积却不一样。
(二)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4条线段变化成4个图形。
师:谁能来指一指它们的面积?
学生观察发现,第4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无法确定它的面积。
课件涂色: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体验度量
1、观察比较,引发冲突
比较4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圆的面积最大,三角形面积最小,但中间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可能会存在不同意见。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既然有不同意见,说明只用眼睛观察是不行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
如果学生提出将两个图形重叠,课件动画演示,但还是无法准确地比出大小。
3、小组合作,体验度量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两个长方形中摆一摆。
4、汇报交流,确定单位
(1)组织学生反馈
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2)思考交流
①借助这些图形能否大致比较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②每次测量时,为什么要选择同一种图形?
③要准确反映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更合适?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
(3)小结
师:通过比较和观察,我们发现,正方形能把所测图形铺满;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用考虑方向和位置。所以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书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怎么想的。
2、在下面的方格中画面积等于4个小方格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畅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