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5 22: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教案设计
课标分析:
“探索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数数、认识图形、整理20以内加法表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规律的存在。本单元学习的是“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在课程实施中,要提供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与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规律的含义,探索、表征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美的意识。二、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感受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如下安排: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引入新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找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
“找规律”这一内容,虽然在全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规律的排列,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因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去熊二家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的排列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嚓嚓 嘣嚓嚓 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他接得对吗?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 师:谁来接?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的动作的?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对,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规律。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一)]
3.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节课以游戏入手,运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受图形的排列规律。
(1)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 师:这幅图是联欢会的会场,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同学们都布置了什么。 生:会场里面有彩旗、彩花、还有灯笼,同学们在会场里高兴地跳舞。 师:彩旗、彩花和灯笼是乱摆乱放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怎样的规律。 (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彩旗的颜色是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生:彩旗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你们同意吗?想一想,最后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呢? (指名复述)
(2)再观察例1,自学并汇报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重复出现的,那彩花、灯笼又有怎样的排列规律呢? 请同学们自学并完成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请用铅笔圈出来。 (课件呈现例1,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看谁说得最好? 指生汇报。 生: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又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重复出现的。 师:是这样吗?(是) 师:灯笼呢?又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是的,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大家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同学们又是怎样有规律站的呢?(一男一女重复站)
小结: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以上找到的规律,都是依次重复地在图中出现,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按照发现的规律在图中圈一圈。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图中各种事物的排列规律,下面请你把每组图中重复的部分用笔圈一圈,看看这些重复的部分是否都一样。 学生圈出后分别说说每组是怎样重复的。
小结:能准确找出规律中的重复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彩花、灯笼、同学们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集体汇报,自主建构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巩固提升,感受排列的规律。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图中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按1个正方体,2 个正方体,1个正方体,2 个正方体……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如果如果接着画,怎么画?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第2小题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自己的发现接着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圈出图中的重复部分,能够突出规律的关键所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
(3)课件出示第3题。课件出示1个红三角形,1个黄正方形,1个蓝三角形,让学生接着画。这时学生就有争议了,该画什么呢?
引导得出,必须有三组重复的,我们才能找出规律接着画。
3.欣赏规律美。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有规律的事物的美丽景象,体会规律无处不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
(1)请你想一想,你喜欢怎样的规律?重复的部分有几朵花? (2)根据规律动手涂色。 (3)说说你的想法。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和汉字的排列规律,然后按照图形的汉字的排列规律圈出正确的答案。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发现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你有什么收获呢?
测评练习: 让学生设计一串手链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 重复出现 颜色 形状 方向 大小
效果分析:
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在教学环节当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少缺憾。如:没有全面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实施多元的评价。
教学反思:
1.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要求。 2.改变原教材小花的规律,可以避免例题的过于相似。小花由原来的“绿、红”为循环变为“绿、红、黄”三种不同的颜色为循环,不但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且为下一个环节中出现的复杂规律做了铺垫。 3.教学时间要把握更精确点,对稍微有难度的练习要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