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路积雪会引发交通事故,撒食盐能使积雪很快融化。其主要原因是
A.食盐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B.食盐溶于水放热使冰雪融化
C.食盐与水反应放热使冰雪融化
D.食盐溶于水使水的沸点降低
【答案】A
【详解】A、食盐溶于水后食盐的分子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联系,使得本来可以形成有序的氢键,进而产生晶体的水分子被打破了连接,不得不继续无规则的热运动,直到温度降得更低,故食盐溶于水可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选项正确;
B、食盐溶于水属于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会放热,故选项错误;
C、食盐溶与水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会放热,故选项错误;
D、食盐溶于水属于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会放热,也不会使水的沸点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A。
2.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燥。正确顺序是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D.④①⑤③⑥①⑤
【答案】C
【详解】因为要配制的是mg a%的的食盐溶液,用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所以必须先将其溶解、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蒸发结晶、干燥得到纯净的食盐,再按一般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进行,计算、称量、溶解,所以步骤应当是⑤②③⑥④①⑤。故选:C。
3.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答案】D
【详解】A.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此选项正确;
B.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可通过,其它物质不能通过,所以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此选项正确;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D.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此选项错误。故选D。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CaO(CaCO3):高温煅烧 B.CO2(CO):将气体点燃
C.食盐(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D.Cu(Fe):用磁铁吸引
【答案】B
【详解】A、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所以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可以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故A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虽然有可燃性,但是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不能将气体点燃,由于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因而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将一氧化碳除去,故B选项错误;C、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再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C选项正确;D、磁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铜 ,因此能用磁铁吸出固体铜中混合有的铁,故D选项正确;故选B。
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玻璃棒 B.烧杯 C.漏斗 D.试管
【答案】D
【详解】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不用上述仪器中的试管,故选D。
6.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粗盐提纯实验过程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B
【详解】A、使用天平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药品应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防止药品污染托盘,A错误;B、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固体溶解,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碰烧杯壁,B正确;C、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冲破滤纸,造成过滤失败,漏斗下端尖嘴处应紧贴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C错误;D、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溶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D错误。故选B。
7.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D.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答案】A
【详解】A、把粗盐研磨细应用研钵,不能用玻璃棒,符合题意;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C、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不符合题意;
D、称量精盐前,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MgCl2、CaCl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解于水,再进行下列四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过量稀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③①⑤
【答案】C
【详解】粗盐中含泥沙、MgCl2、CaCl2等杂质,氯化镁用过量的氢氧化钠与之反应形成沉淀,氯化钙用过量碳酸钠与之反应形成沉淀,全部沉淀后过滤可除去泥沙、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沉淀,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此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与之反应,则溶质为NaCl和HCl,HCl易挥发,蒸发过程中会全部挥发到空气中而除尽。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⑤,故选C
9.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B.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C.海水晒盐的过程说明Na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往母液中加入NaC1固体,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A
【详解】A、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不是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还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C、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D、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往母液中加入NaCl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二、简答题
10.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请从实验操作上分析造成精盐产率偏低的两点原因____。
【答案】在溶解粗盐的过程中,称量的粗盐没有充分溶解;从蒸发皿中向外转移氯化钠时,蒸发皿中有氯化钠剩余。
【详解】粗盐提纯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并计算产率。造成精盐产率偏低是在操作过程中,氯化钠有损耗,可能原因有:在溶解粗盐的过程中,称量的粗盐没有充分溶解;蒸发结晶结束后,从蒸发皿中向外转移氯化钠时,蒸发皿中有氯化钠剩余;在蒸发过程中,没有搅拌,造成液滴飞溅,这些原因,都能造成氯化钠有损耗,导致精盐产率偏低。
11.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某同学设计除去三种杂质并得到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加入过量Na2CO3的作用;_____
(2)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有什么后果?______
(3)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_____。
【答案】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NaCl固体中会带入新的杂质KCl 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详解】(1)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因此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故填: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2)K2CO3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用K2CO3代替Na2CO3,是因为会带入新的杂质KCl,而KCl在后面的操作无法除去,故填:NaCl固体中会带入新的杂质KCl;(3)经上述处理后的溶液中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因此,还需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故填: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三、实验题
1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第一步:溶解
①称量:用___________准确称取5.0克粗盐。
②溶解:用___________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___________搅拌,一直到粗盐___________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第二步:过滤
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___________,滤纸要紧贴___________,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___________;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___________,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___________。
(3)第三步:蒸发
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___________里,用___________加热,加热过程中,用___________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___________。
(4)第四步:计算产率
用___________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___________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称量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g
【答案】
(1) 托盘天平 量筒、胶头滴管 玻璃棒 不再溶解
(2) 低 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 玻璃棒 烧杯内壁
(3) 蒸发皿 酒精灯 玻璃棒 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 (4) 玻璃棒 指定的容器
【解析】
(1)①称量: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0克粗盐;
②溶解:用量筒、胶头滴管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到粗盐玻璃棒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低,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3)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里,用酒精灯加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4)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路积雪会引发交通事故,撒食盐能使积雪很快融化。其主要原因是
A.食盐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B.食盐溶于水放热使冰雪融化
C.食盐与水反应放热使冰雪融化 D.食盐溶于水使水的沸点降低
2.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燥。正确顺序是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D.④①⑤③⑥①⑤
3.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B.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CaO(CaCO3):高温煅烧 B.CO2(CO):将气体点燃
C.食盐(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D.Cu(Fe):用磁铁吸引
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玻璃棒 B.烧杯 C.漏斗 D.试管
6.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粗盐提纯实验过程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7.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D.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8.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MgCl2、CaCl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解于水,再进行下列四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过量稀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③①⑤
9.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B.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C.海水晒盐的过程说明Na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往母液中加入NaC1固体,溶液质量增加
二、简答题
10.请从实验操作上分析造成精盐产率偏低的两点原因____。
11.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某同学设计除去三种杂质并得到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加入过量Na2CO3的作用;_____
(2)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有什么后果?______
(3)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_____。
三、实验题
1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用___________准确称取5.0克粗盐。
②溶解:用______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________搅拌,一直到粗盐_________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第二步:过滤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_________,滤纸要紧贴_______,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________;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___________,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_______。
(3)第三步:蒸发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___________里,用___________加热,加热过程中,用___________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___________。
(4)第四步:计算产率。用___________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___________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称量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