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 B.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C.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B.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食盐可作融雪剂,消除积雪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A.活性炭 B.小苏打 C.烧碱 D.纯碱
4.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 B.蒸发池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可以通过过滤从结晶池中得到粗盐和母液 D.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5.按一定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H2CO3、Mg(OH)2、MgCl2 B.CO2、HCl、CaCO3、Na2SO4
C.H2O、HNO3、Ca(OH)2、NH4Cl D.SO3、NaHSO4、NaOH、Ca(HCO3)2
6.物质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小苏打——NaHCO3 B.熟石灰——CaO
C.纯碱——NaOH D.干冰——H2O
7.要鉴别NaCl、MgCl2、酚酞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AgNO3溶液 B.HCl溶液 C.石蕊试液 D.NaOH溶液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饱和溶液几乎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则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9.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NaOH、CuSO4、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Ba(OH)2 D.KNO3、NaCl、Ba(OH)2
10.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l溶液
二、填空题
11.从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Na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________;(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12.有下列两组物质,甲组:稀H2SO4、Na2CO3溶液、CuCl2溶液;乙组:CaCl2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其中甲组中的______能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______能够与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13.以碳酸钠溶液为例的反应关系(如下图)体现了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结合此图回答: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或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②将碳酸钠溶液与酚酞溶液混合,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证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4)反应③和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5)反应⑤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会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
14.解释下述现象。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2)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如图),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
15.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四、推断题
16.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K2SO4、Ca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五、实验题
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______(填序号)。
① 颜色 ② 密度 ③ 溶解性 ④ 可燃性
(4)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盐酸中挥发出的HCl气体而不吸收CO2。该同学欲制取一瓶纯净而又干燥的CO2,可使气体按箭头方向通过装置G(如图)。其中所盛试剂顺序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六、计算题
18.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 B.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C.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C
【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过程只有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碳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B.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食盐可作融雪剂,消除积雪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答案】B
【详解】A、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B、如NH4Cl是盐,像这类铵盐不含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C、食盐能降低雪的熔点,可以消除积雪,此选项正确;
D、食盐可作为调味品,故菜里加的盐是食盐,此选项正确。故选B。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A.活性炭 B.小苏打 C.烧碱 D.纯碱
【答案】B
【详解】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小苏打是俗称;故选B。
4.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
B.蒸发池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可以通过过滤从结晶池中得到粗盐和母液
D.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答案】B
【详解】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C.可以通过过滤从结晶池中得到粗盐和母液,说法正确
D.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说法正确故选: B
5.按一定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H2CO3、Mg(OH)2、MgCl2 B.CO2、HCl、CaCO3、Na2SO4
C.H2O、HNO3、Ca(OH)2、NH4Cl D.SO3、NaHSO4、NaOH、Ca(HCO3)2
【答案】C
【详解】由解析可知A、HClO、H2CO3、Mg(OH)2、MgCl2 分别为 酸、酸、碱、盐,此选项错误;B、CO2、HCl、CaCO3、Na2SO4 分别为氧化物、酸、盐、盐,此选项错误;C、H2O、HNO3、Ca(OH)2、NH4Cl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此选项正确;
D、SO3、NaHSO4、NaOH、Ca(HCO3)2 分别为氧化物、盐、碱、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6.物质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小苏打——NaHCO3 B.熟石灰——CaO
C.纯碱——NaOH D.干冰——H2O
【答案】A
【详解】A.小苏打——NaHCO3,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一致。
B.熟石灰——Ca(OH) 2,氧化钙是生石灰,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
C.纯碱——Na2CO3,氢氧化钠是烧碱、火碱、苛性钠,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
D.干冰——CO2,二氧化碳是干冰,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故选:A
7.要鉴别NaCl、MgCl2、酚酞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AgNO3溶液 B.HCl溶液 C.石蕊试液 D.NaOH溶液
【答案】D
【详解】A、硝酸银和氯化钠、氯化镁都会产生沉淀,不能使酚酞变色,故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B、盐酸不能与氯化钠、氯化镁反应,不能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以上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C、石蕊溶液不能鉴别氯化钠、氯化镁和酚酞,因为都为中性溶液,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会和镁离子产生沉淀,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钠反应,故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以上三种无色溶液,符合题意。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饱和溶液几乎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则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答案】A
【详解】A.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此选项正确;B.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C.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可能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此选项错误;D.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此选项错误。故选A。
9.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NaOH、CuSO4、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Ba(OH)2 D.KNO3、NaCl、Ba(OH)2
【答案】D
【详解】A. NaOH、CuSO4、K2SO4中 CuSO4为蓝色且与NaOH会反应,所以不选。
B. NaCl、HNO3、AgNO3中NaCl与AgNO3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不选。
C. NaCl、K2CO3、Ba(OH)2中K2CO3与Ba(OH)2会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不选。 D. KNO3、NaCl、Ba(OH)2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故选:D
10.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l溶液
【答案】B
【详解】A、硫酸钾和氢氧化钡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氯化钾和硝酸铜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水和气体产生,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B。
二、填空题
11.从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Na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
(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________;
(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稀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有下列两组物质,甲组:稀H2SO4、Na2CO3溶液、CuCl2溶液;乙组:CaCl2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其中甲组中的______能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______能够与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详解】稀硫酸和稀盐酸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氯化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甲组中的碳酸钠溶液能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氯化钙和氯化铜不反应,稀硫酸和稀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故乙组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与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13.以碳酸钠溶液为例的反应关系(如下图)体现了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结合此图回答问题: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或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②将碳酸钠溶液与酚酞溶液混合,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证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4)反应③和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5)反应⑤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会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 纯碱 苏打
(2)
(3) 红 碱
(4)复分解反应
(5)Na2CO3+H2O+CO2=2NaHCO3
【解析】
(1)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
(2)反应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说明碳酸钠显碱性;
(4)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④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均为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为复分解反应;
(5)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生成物有氢元素,反应物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O+CO2=2NaHCO3 。
三、简答题
14.解释下述现象。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2)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如图),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
【答案】(1)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一开始鸡蛋的重力大于鸡蛋受到的浮力,鸡蛋下沉,随着蛋壳表面的气体越快越多,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当浮出液面一定程度时,气体逸出,鸡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鸡蛋又将下沉;
(2)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也能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面包等松软可口,且可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解析】
(1)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一开始鸡蛋的重力大于鸡蛋受到的浮力,鸡蛋下沉,随着蛋壳表面的气体越快越多,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当浮出液面一定程度时,气体逸出,鸡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鸡蛋又将下沉;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也能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包等松软可口,且可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酸。
15.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冬季温度低,碳酸钠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食盐结晶析出
【详解】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冬天捞碱是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夏天晒盐是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且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食盐结晶析出。
四、推断题
16.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K2SO4、Ca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答案】 CuSO
【详解】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则不含硫酸铜;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不溶于酸的沉淀为硫酸钡、生成气体的沉淀为碳酸钙,说明原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钙、硫酸钾、氯化钡,不确定氯化钠是否存在。沉淀溶解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有K2SO4、CaCO3、BaCl2。
五、实验题
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______(填序号)。
① 颜色 ② 密度 ③ 溶解性 ④ 可燃性
(4)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盐酸中挥发出的HCl气体而不吸收CO2。该同学欲制取一瓶纯净而又干燥的CO2,可使气体按箭头方向通过装置G(如图)。其中所盛试剂顺序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答案】(1)酒精灯(2) BD CaCO3+2HCl═CaCl2+H2O+CO2↑
(3)②③ (4)B
【解析】
(1)仪器a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为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则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密度、溶解性,故选②③。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剂是水,所以最后干燥气体,则其中所盛试剂顺序依次是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故选B。
六、计算题
18.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2
(2)解: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2.5%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0g-58g=22g;
(2)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