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14.2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14.2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5 22: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风致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更显出幽静之美,更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此外幽僻的小径,斑驳的树影,以及顾盼生辉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
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条条大道通罗马   B.初生牛犊不怕虎
C.不为五斗米折腰 D.埋骨何须桑梓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功夫,就难以领略。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沿着石级走上来。石级很宽,据说这是“御道”,是为清朝皇帝南巡修的。我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__①__:多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飒飒的声音,正如风平浪静的时候,海水舐着沙滩的声音一样。__②__,就闻到松脂的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无边无际,暗绿中透出淡黄的,不是稻田么?这儿那儿星星点点,树丛中隐隐约约的,不是村落的茅舍么?
答:①                                    
②                                    
5.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描写手法写一句话。
例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                                    
                                    
6.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荷塘里的美丽荷花。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80字。
答: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温州水恋
褚水敖
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这些山水,我遨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
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这江水之清,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是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势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可是百丈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总体结构奇异而迷人。统称百丈,却分为三截,即一漈、二漈、三漈。有趣的是,这三漈,每一漈都有自己的风姿特色。就飞瀑之水的喷溅来说,形成的水花各不相同,如有阳光照耀,水花的形状、色彩各有自身的特色。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从一漈水流的喷薄而出,到二漈、三漈水流的继续喷薄,不由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理,已把百丈漈一带的山水草木即“万物”的来由,说明得非常透彻,而且还可以推向广远。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
把梅雨潭的水称之为静水,是因为这潭里的水很静很静。这里有三个瀑布,数梅雨潭这个瀑布潭在山岩里位置最低。越过山涧,跨过峭岩,欣悦地瞥见安宁异常的一个小小水潭,披着嫩绿色的睡衣,安睡在这里。这个梅雨潭实在是太宁静了,观赏她时,必须屏息静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把正在酣睡的她吵醒。我惊异过秋夜里西子湖的三潭印月,那优美柔和令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的清静;也感受过黄山后山的壑谷里,那一汪浅水的幽静;还在青年时代不断领略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一片醉人怡静……但是,那些曾经使多少世人为之迷恋的静,在梅雨潭无与伦比的静之前,却显逊色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深情地把很美的词句奉献给了梅雨潭。先生最为欣赏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标新立异地把梅雨潭的绿称之为“女儿绿”。这自然非常美好。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要模仿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笔致,不妨把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
至于洞头的东海之水,那是另一番气象。前面提到的三处水,偏于柔美。而洞头的海水,乃属于壮美。那三处是温润清和,这海水是汪洋恣肆。从望海楼向整个东海眺望,茫茫无际,浩浩荡荡。极目远处,水天相接,恍若幻境。在这气象万千的地方,不知展示过多少壮阔的风云画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人间历史。又不知唤起过多少诗人的诗兴,激发过多少诗人高远的想象,涌出过多少美丽的诗篇啊!
洞头的海水更吸引我的,还不是她的豪放风格,而是她的另一种特殊气质:她竟然把这里的一百多个岛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啊,比洞头的东海更广大的洞头的天空,笼罩着洞头东海;而洞头的东海,则深情地环绕着、呵护着一个个海岛。还有,这里岛屿的名称很有诗意:霓屿岛、元角岛、三盘岛、洞头岛、半屏岛……既非常豪迈又非常深情的海水,日日夜夜守卫着这一个个岛屿。因为海水连着海水,也就海岛连着海岛。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
默默地回想种类繁茂的温州之水,我油然做出这样的判断:这里的水,激发摇荡的是我的情感,引起启示的是我的思想。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描写楠溪江时,主要是抓住“清”这一特点来写,这其实与“我”内心的清净相吻合。
B.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目的是讲清百丈漈所蕴含的哲理,这也是“我”对百丈漈瀑布“层次感”特点的独到理解。
C.文章在描写梅雨潭时,也介绍了三潭印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水的特点,但在“我”看来都逊色于梅雨潭的水,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D.文章模仿朱自清的笔致,将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这种写法恰到好处,既是对名家的致敬,也准确概括了梅雨潭的水的特点。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写了温州山水的特点,继而写“我”特别钟情于水,可见温州之水留给“我”的印象之深,也吸引了读者对温州之水的兴趣。
B.文章第三段用“首先”“其次”“再次”“还有一处”这些词语,既表明了行文线索,也传达出了“我”对不同景致的美的不同的认可程度。
C.文章在描写温州之水时,采用了总分的结构,首先举其大端概述要点,然后具体描写温州各种形态的水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D.“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海水与岛屿组成的美景图,使画面具有了浓浓的人情美。
9.文章描写了梅雨潭的水与洞头的东海之水各自的特点,请分析其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答:                                    
                                    
                                    
                                    
                                    
10.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风致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更显出幽静之美,更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此外幽僻的小径,斑驳的树影,以及顾盼生辉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
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
解析:选C 注意句间事理逻辑:先“跨越”,再“走来”。“款款”一词应修饰“走来”。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条条大道通罗马   B.初生牛犊不怕虎
C.不为五斗米折腰 D.埋骨何须桑梓地
解析:选B 画线句子是比喻,把《荷塘月色》比作中国古典美女。A项中的“罗马”代指目的地,借代。B项中的“牛犊”和“虎”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C项中的“五斗米”代指俸禄,借代。D项中的“桑梓”代指家乡,借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                                    
                                    
                                    
解析:原句语病:前半句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荷塘月色》是……散文”;“淡淡”“无上”应分别与“哀愁”“美感”搭配;句子前后主语应保持一致,“字里行间”可以理解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参考答案:《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显出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功夫,就难以领略。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沿着石级走上来。石级很宽,据说这是“御道”,是为清朝皇帝南巡修的。我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__①__:多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飒飒的声音,正如风平浪静的时候,海水舐着沙滩的声音一样。__②__,就闻到松脂的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无边无际,暗绿中透出淡黄的,不是稻田么?这儿那儿星星点点,树丛中隐隐约约的,不是村落的茅舍么?
答:①                                    
②                                    
解析:第①处,从“多么美!”以及横线后的冒号可知,横线处应填“不禁惊叹”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结合后文“闻到……的清香”可知,横线处应填“深吸一口气”之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不禁惊叹 ②深吸一口气
5.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描写手法写一句话。
例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                                    
                                    
解析:题干要求“仿照其描写手法”,所给例句为通感手法,是以听觉写视觉,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参考答案: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6.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荷塘里的美丽荷花。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80字。
答:                                    
                                    
                                    
                                    
解析:答题时注意要从四种修辞中选两种,可从荷叶、荷花、荷香等处着笔。联想要丰富、合理。
参考答案: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温州水恋
褚水敖
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这些山水,我遨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
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这江水之清,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是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势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可是百丈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总体结构奇异而迷人。统称百丈,却分为三截,即一漈、二漈、三漈。有趣的是,这三漈,每一漈都有自己的风姿特色。就飞瀑之水的喷溅来说,形成的水花各不相同,如有阳光照耀,水花的形状、色彩各有自身的特色。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从一漈水流的喷薄而出,到二漈、三漈水流的继续喷薄,不由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理,已把百丈漈一带的山水草木即“万物”的来由,说明得非常透彻,而且还可以推向广远。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
把梅雨潭的水称之为静水,是因为这潭里的水很静很静。这里有三个瀑布,数梅雨潭这个瀑布潭在山岩里位置最低。越过山涧,跨过峭岩,欣悦地瞥见安宁异常的一个小小水潭,披着嫩绿色的睡衣,安睡在这里。这个梅雨潭实在是太宁静了,观赏她时,必须屏息静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把正在酣睡的她吵醒。我惊异过秋夜里西子湖的三潭印月,那优美柔和令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的清静;也感受过黄山后山的壑谷里,那一汪浅水的幽静;还在青年时代不断领略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一片醉人怡静……但是,那些曾经使多少世人为之迷恋的静,在梅雨潭无与伦比的静之前,却显逊色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深情地把很美的词句奉献给了梅雨潭。先生最为欣赏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标新立异地把梅雨潭的绿称之为“女儿绿”。这自然非常美好。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要模仿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笔致,不妨把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
至于洞头的东海之水,那是另一番气象。前面提到的三处水,偏于柔美。而洞头的海水,乃属于壮美。那三处是温润清和,这海水是汪洋恣肆。从望海楼向整个东海眺望,茫茫无际,浩浩荡荡。极目远处,水天相接,恍若幻境。在这气象万千的地方,不知展示过多少壮阔的风云画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人间历史。又不知唤起过多少诗人的诗兴,激发过多少诗人高远的想象,涌出过多少美丽的诗篇啊!
洞头的海水更吸引我的,还不是她的豪放风格,而是她的另一种特殊气质:她竟然把这里的一百多个岛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啊,比洞头的东海更广大的洞头的天空,笼罩着洞头东海;而洞头的东海,则深情地环绕着、呵护着一个个海岛。还有,这里岛屿的名称很有诗意:霓屿岛、元角岛、三盘岛、洞头岛、半屏岛……既非常豪迈又非常深情的海水,日日夜夜守卫着这一个个岛屿。因为海水连着海水,也就海岛连着海岛。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
默默地回想种类繁茂的温州之水,我油然做出这样的判断:这里的水,激发摇荡的是我的情感,引起启示的是我的思想。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描写楠溪江时,主要是抓住“清”这一特点来写,这其实与“我”内心的清净相吻合。
B.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目的是讲清百丈漈所蕴含的哲理,这也是“我”对百丈漈瀑布“层次感”特点的独到理解。
C.文章在描写梅雨潭时,也介绍了三潭印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水的特点,但在“我”看来都逊色于梅雨潭的水,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D.文章模仿朱自清的笔致,将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这种写法恰到好处,既是对名家的致敬,也准确概括了梅雨潭的水的特点。
解析:选C C项,“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表述错误,每个景物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但不同观察者的情感体验不一样,这体现的是行文的主观性,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故选C。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写了温州山水的特点,继而写“我”特别钟情于水,可见温州之水留给“我”的印象之深,也吸引了读者对温州之水的兴趣。
B.文章第三段用“首先”“其次”“再次”“还有一处”这些词语,既表明了行文线索,也传达出了“我”对不同景致的美的不同的认可程度。
C.文章在描写温州之水时,采用了总分的结构,首先举其大端概述要点,然后具体描写温州各种形态的水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D.“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海水与岛屿组成的美景图,使画面具有了浓浓的人情美。
解析:选B B项,“也传达出了‘我’对不同景致的美的不同的认可程度”说法无依据,从文中描述来看,不同的景致有不同的美。故选B。
9.文章描写了梅雨潭的水与洞头的东海之水各自的特点,请分析其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答:                                    
                                    
                                    
                                    
                                    
参考答案: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梅雨潭的“静”与西子湖的三潭印月等景致做了对比,将洞头东海的海水与其他三处做了对比。②都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写潭水时联想到朱自清的名篇,写海水时则联想到历史画卷和诗人名篇。③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0.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解析:把握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在于理解“我的精神”的具体内涵,由前文“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可知,楠溪江的清冽、梅雨潭的静让作者内心平静而悠然、心旷神怡,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由文中“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可知,百丈漈的层次感使“我”明白了不易领悟的至理哲思;由文中“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可知,洞头东海之水使“我”获得了深沉的启示。
参考答案:①楠溪江的清冽、梅雨潭的静让“我”感到特别的悠然、心旷神怡;②百丈漈的层次感使“我”明白了人间的哲思;③洞头东海之水,尤其是对海水和海岛关系的领悟,使“我”获得了深沉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满足。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