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 B.草市 C.纸币 D.会馆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4.“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材料论述的是
A.街市 B.草市 C.夜市 D.坊市
5.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
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②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③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④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A.① B.② C.③ D.④
7.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8.宋《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9.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
A.商品经济 B.农业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官营手工业
10.《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A.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城市商业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管理
11.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各国市场走向统一
12.汉代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如图反映了当时
A.统治区域的扩大 B.民族关系的概况
C.地方制度的演变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14.这一时期,“工商食官”的规定渐被打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商人阶级得以形成,其地位也得到提高。这一局面出现于
A.商代 B.西周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5.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16.“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qì,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隋唐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长安城来自各地的商人来往不断,商业繁荣
D.唐宋时期“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17.明代中叶以后,押租制流行,佃农交纳租金才能佃种地主的土地,俗称“买耕”。佃农的佃权,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8.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这一转变
A.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B.稳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C.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D.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19.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20.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
21.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答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22.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23.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24.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5.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9.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30.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31.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3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内藤湖南(1866~1934年)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夜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夜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未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原因。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长安城商业区的特点。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代长安城商业区相比,北宋东京城商业区有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凤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刺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对你获取的信息作简要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 B.草市 C.纸币 D.会馆
【答案】C
【详解】
北宋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正确;A是汉代的,排除;草市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D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D;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3.“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答案】C
【详解】
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A、B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4.“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材料论述的是
A.街市 B.草市 C.夜市 D.坊市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草市。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的民间集市即“草市”,它是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故B项正确;街市设置于城市内,故A项错误;夜市出现于城市内,故C项错误;坊市位于城市内,故D项错误。
5.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
【答案】B
【详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B正确;古代中国秉持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排除A;皇宫偏居一隅不等于皇权削弱,排除C;城市中心是资本和商业集中区域,说明坊市界限已经打破,排除D。
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②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③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④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这反映出东京繁华,C项正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A项错误;葛洪《抱朴子 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但不代表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B项错误;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但不能证明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排除D。
7.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明朝后期,与宋代不符,D符合题意;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了传统的门第观念,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而且国家对社会控制也相对放松,A、B、C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宋《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汴京指的是开封,题干指的是杭州,排除C;D错在“完全放弃”,排除。
9.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
A.商品经济 B.农业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官营手工业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A正确;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相当于自然经济,排除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叶以后,排除C;官营手工业不属于“新型经济”,排除D。
10.《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A.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城市商业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管理
【答案】C
【详解】
宋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正确;A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排除;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对宽松而非废止,排除B;宋代的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而非不管理,排除D。
11.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各国市场走向统一
【答案】D
【详解】
不同形制的货币说明当时各国市场各自独立,尚未走向统一,D符合题意;货币形制与生产工具相似,能够说明当时农业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排除;金属货币的出现说明当时冶铸业有所发展,B不符合题意,排除;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排除。
12.汉代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如图反映了当时
A.统治区域的扩大 B.民族关系的概况
C.地方制度的演变 D.丝绸之路的开辟
【答案】D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路线起点和终点以及骆驼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汉代的丝绸之路,D正确;丝绸之路是商路,不等同于统治区域,排除A;仅仅从丝绸之路线路无法判断民族关系,和地方制度情况,排除B、C。
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称“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故C项正确;汉朝和北魏都盛行的是五铢钱,故A、B不正确;宋朝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D不正确。
14.这一时期,“工商食官”的规定渐被打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商人阶级得以形成,其地位也得到提高。这一局面出现于
A.商代 B.西周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规定渐被打破,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5.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答案】A
【详解】
从地理范围看,新航路和丝绸之路二者都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A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并非“互惠”和“友好”之路,而是建立在对非洲、美洲人民掠夺的基础上的,排除B、C;D仅仅符合新航路,排除。
16.“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qì,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隋唐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长安城来自各地的商人来往不断,商业繁荣
D.唐宋时期“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答案】B
【详解】
根据诗歌中“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等信息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丝绸之路上商人贩运丝织品的场景,B正确;沙漠与海上贸易不符,排除A;题干中描述的是边城而非长安,排除C;白练是对丝织品的描述,而非陶瓷,排除D。
17.明代中叶以后,押租制流行,佃农交纳租金才能佃种地主的土地,俗称“买耕”。佃农的佃权,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详解】
依据材料中“押租制”、“……有偿转佃和出典”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土地经营权的买卖和转让,反映了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并未强调,排除;C选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选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
18.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这一转变
A.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B.稳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C.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D.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叶之后,土地买卖成为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这一转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C选项正确。土地的自由转让和买卖有利于地方贵族势力的扩大,A选项错误;土地转让和买卖会导致土地兼并,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不能稳固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9.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不同扩展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即受经济形态的影响,故D项正确;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文明开化的程度和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均隶属于经济形态,排除A、B和C。故选D。
20.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中1612年瓷器的“28641件”到1616年瓷器的“69057件”可知,中国瓷器外运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被拓展,故选C项。瓷器在宋代就已成为外贸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瓷器整体的外运规模扩大,但不能说明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因为材料并未明确瓷器主要出自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万历时期海禁政策有所放松,D项“废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选项内主语和程度词的运用即可作出判断。
21.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答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中政府对商业买卖诉讼要依契约办事,反映出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故B项不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管理严格,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故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不在于商人冲突矛盾,而在于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不符合题意。
22.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3.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材料中“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说明茶叶、桑蚕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唐宋时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是正确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近代,A项是错误的;B项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与D项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24.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B
【详解】
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不符合题意。会馆并不是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察基本史实的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
25.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答案】D
【详解】
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排除A;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的信息,排除C;当时苏州经济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反映了明代商业发展繁荣,故选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C项。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B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故AB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D项错误。
27.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商帮是从明朝开始出现,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的群体;晋是山西的简称,晋商就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他们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商帮的出现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①②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2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9.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答案】B
【详解】
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A,材料的主题是宋朝城市管理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
30.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答案】A
【解析】
根据“夜船归草市”可知,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经济“市”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的能力,解题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
31.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C
【详解】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答案】C
【解析】
注意时间限定词“宋朝”,A是在秦朝时期,B是在明清时期,D是在明朝时期,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选C。
【名师点睛】
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易桑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代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促使一些西域商人到中国贸易往来,因主要贸易的是丝绸和茶叶,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或者“茶马古道”,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D项是误选项。题干强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发达,而不是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答案】(1)打破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
(2)宋词、元曲、风俗画等。
【详解】
(1)新变化:根据材料“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东京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根据材料“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知,北宋东京商业化程度提高。
(2)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宋词、元曲、风俗画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答案】(1)原因:唐朝封建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朝政策开明,社会安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荣,制度先进,国力富庶,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朝以来形成的良好基础等。
(2)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
【详解】
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材料二信息“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封建经济繁荣、政策开明开放、设机构管辖、唐朝综合国力、汉朝以来形成的良好基础等角度分析。
第(2)问,“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三信息“‘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角度分析。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市”、“草市”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市”、“草市”概念内涵的理解。
(1)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比较能力。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答案。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内藤湖南(1866~1934年)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夜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夜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积极支持夜市的发展。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同:都认为宋代中国发生商业革命。
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详解】
(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夜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可知,政府积极支持夜市的发展。
(2)影响:根据材料“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可知,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可知,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同:根据材料“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可知,两者都认为宋代中国发生商业革命。区别:根据材料“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可知,内藤湖南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根据材料“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夜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未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原因。
【答案】(1)表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出现娱乐场所。
(2)理由: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商人间关系浓厚,往往导致效能低下;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可知,突破市坊界限;根据材料“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夜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可知,打破时间限制;根据材料“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可知,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根据材料“东区,有瓦子”可知,出现娱乐场所。
(2)理由:根据材料“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可知,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根据材料“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可知,商人间关系浓厚,往往导致效能低下;根据材料“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长安城商业区的特点。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代长安城商业区相比,北宋东京城商业区有何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答案】(1)①政府在商业区设置管理机构;②商品种类繁多;③有邸店等商业服务机构;④西市的商业店铺比东市密集;⑤经营西北、西域、波斯商品的店铺众多。
(2)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区广泛分布在城市聚居区;②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③城市服务业发达,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肆)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3)①唐宋时期城市繁荣、商贸发达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②唐长安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社会稳定、南北交流顺畅、对外交流规模空前的基础上的。③唐长安的繁荣建立在隋朝建设的基础上。④宋代城市文化市井气息浓厚,具有平民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
【详解】
(1)特点: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唐朝政府在商业区设置管理机构;从图片中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唐代商品种类繁多;根据图片“柜坊”“邸”等信息可知,唐代有邸店等商业服务机构;从商业店铺分布空间看,西市的商业店铺比东市密集;从店铺经营范围看,经营西北、西域、波斯商品的店铺众多。
(2)从商业活动的空间范围看,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区广泛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宋代商业活动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根据图片中的“瓦肆”可知,宋代城市服务业发达,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肆);宋代商业区没有直接管理机构,说明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城市繁荣、商贸发达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社会稳定、南北交流顺畅、对外交流规模空前的基础上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的繁荣建立在隋朝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文化市井气息浓厚,具有平民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凤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刺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对你获取的信息作简要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先进,能够建造大型的远洋商船,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对外贸易的展开。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对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远达阿拉伯地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瓷器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外贸产品主要来自民间手工业(民窑)生产,许多产品是依据外商的要求定制的。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北政权的对峙,制瓷业中心也转移到南方地区。大量中国钱币的出口,表明中国货币在国外得到普遍接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详解】
根据材料“这种船‘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可知,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先进,能够建造大型的远洋商船,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对外贸易的展开。根据材料“标有制瓷人家款记的阿拉伯风格喇叭口大碗”可知,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对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远达阿拉伯地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根据“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可知,瓷器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外贸产品主要来自民间手工业(民窑)生产,许多产品是依据外商的要求定制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北政权的对峙,制瓷业中心也转移到南方地区。根据材料“还发现了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可知,大量中国钱币的出口,表明中国货币在国外得到普遍接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