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关于季风和洋流的知识丰富,航海中使用星盘定位,这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备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条件,然而海上的艰难险阻并不曾减少半分,牺牲仍是巨大的。 首个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3.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
4.托玛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当中写到:“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材料中的“新大陆”指的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5.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
A.欧洲逐渐走向强大
B.基督教走向新大陆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例如
A.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B.垄断组织产生
C.黑奴贸易盛行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7.1669年,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86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饮茶习惯的日趋普遍 B.贫富差距的不断缩小
C.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大 D.东西方贸易日益频繁
8.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9.下图所述历史活动
A.亚非拉对外贸易开始兴起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C.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列强开始抢占商品市场
10.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1.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2.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 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 D.维护了美元霸权
13.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如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 ③处的商品应为
A.茶、丝 B.工业产品 C.黑奴、象牙 D.原棉、烟草
14.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并非皆大欢喜,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下列属于“愁”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意大利
15.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6.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17.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区域经济的发展
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D.经济联系的加强
19.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表。这说明
时期 国际贸易增长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20.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1.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上台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
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
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22.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4.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25.16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B.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新航路开辟使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26.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28.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29.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乃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原来就已经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摘编自王棣主编《中外经济成长历程》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33.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下表。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 时间 GDP 人均GDP 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 出口量
第一阶段 1820—1870 1870—1913 2.2 2.5 1.0 1.4 2.9 4.0 3.9
第二阶段 1913—1950 1.9 1.2 1.7 1.0
第三阶段 1950—1973 4.9 3.8 5.5 8.6
第四阶段 1973—1979 2.5 2.0 4.4 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表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三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根据材料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宋丝路架构的市场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区别。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建立的贸易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40. 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二是世界说。弗兰克认为:“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世界创造了欧洲。”
请回答:你赞同材料中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哪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的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那些贵妇们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1788-1861)。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使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按照他们的饮茶习惯增加了牛奶和糖。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茶叶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近代世界茶文化发展。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一个解说提纲。(先明确提纲主题,主题要围绕世界近代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比价提示:如1580年的中国,1两黄金=5.5两白银,即当时中国5.5两白银可兑换1两黄金)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根据材料,提炼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变化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结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个经济范畴,但也明显地包含有空间及地理的含义。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自世界市场产生以来,全球已不复存在封闭型的经济强国。凡是生产发达、技术先进之国,必定是经济开放、贸易扩展之邦。这可在近代史上葡、西、荷、法、英各国兴衰更迭中引出规律——一旦掌握海上贸易霸权,其经济必然随之繁荣,而每当失去海外贸易优势,其生产必然随之凋敝。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圈绕“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闸释。(要求:根据材料提出观点,观点明确,分析须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部分国家发展简史(节选)
——摘编自《大国崛起>等
从上表中所列的2个或2个以上国家的信息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即西印度群岛,故选C;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517年麦哲伦环球航行,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2.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关于季风和洋流的知识丰富,航海中使用星盘定位,这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备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条件,然而海上的艰难险阻并不曾减少半分,牺牲仍是巨大的。 首个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故选A,排除BCD。
3.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
【答案】C
【详解】
荷兰在17世纪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由于它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故选C;早期新航路开辟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排除A;殖民扩张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共同因素,不是荷兰的主要依赖的方式,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英国,排除D。
4.托玛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当中写到:“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材料中的“新大陆”指的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指美洲,故选A;BCD不符合“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排除。
【点睛】
5.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
A.欧洲逐渐走向强大
B.基督教走向新大陆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经济史看,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例如
A.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B.垄断组织产生
C.黑奴贸易盛行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答案】A
【详解】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出现,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故A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故B项错误;黑奴贸易盛行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时期,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市场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7.1669年,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86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饮茶习惯的日趋普遍 B.贫富差距的不断缩小
C.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大 D.东西方贸易日益频繁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流通量的增加促使茶价下跌,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消费得起,而这得益于东西方贸易的频繁,所以D正确;茶叶价格的下跌促使饮茶风俗普遍,A选项因果颠倒,所以A错误;工业革命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所以B错误;工业革命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导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的现象,所以C错误。
8.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答案】A
【详解】
材料“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体现的是15世纪出现了简单的国际分工,A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技术的渴求,B排除;新航路开辟是在16世纪,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9.下图所述历史活动
A.亚非拉对外贸易开始兴起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C.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列强开始抢占商品市场
【答案】B
【详解】
通过图片可知,该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对其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故选B;亚非拉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排除A;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是工业革命后,排除C;列强开始抢占商品市场是工业革命后,排除D。
10.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7世纪上半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的国家是荷兰,A项正确;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B项错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15世纪末16世纪初),D项错误。
11.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详解】
题中材料主要表述了从1650年到1750年之间,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得到了普及,从贵族发展到社会各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茶叶进入到英国市场,茶叶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所以本题选C;A项与饮茶的普及没有必然联系;B项《航海条例》是英国在17世纪中期针对荷兰提出的,是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故选C。
12.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 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 D.维护了美元霸权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可知,美元有一定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故选C项;这一调整仅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之一,排除A项;美元官方价格调整,不会影响美元的市场供应量,排除B项;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排除D项。
13.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如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 ③处的商品应为
A.茶、丝 B.工业产品 C.黑奴、象牙 D.原棉、烟草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的内容可知,原棉和烟草属于美洲运往欧洲的商品,即③的商品,故选D;A项是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的商品,不涉及“三角贸易”,排除;工业产品属于①的商品,排除B;黑奴、象牙属于②的商品,排除C。
【点睛】
14.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并非皆大欢喜,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下列属于“愁”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意大利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国家意大利走向衰落,而大西洋位置上英国、西班牙、荷兰逐渐崛起,故“欢乐”的是英国、西班牙、荷兰等,而“愁”的是意大利,D正确,排除A、B、C。
15.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答案】D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三角贸易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A项错误;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产生提供了重要资金,但不能表述为是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资本积累方式,表述错误,B项错误;欧洲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16.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答案】C
【详解】
新航路开辟之后,部分欧洲人迁往美洲,同时由于三角贸易,大量黑人被贩运至美洲,因此美洲是当时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C正确;15-16世纪非洲大量人口流失,因此其并不是移民集中地区,排除A;15至16世纪的亚洲,以中国为例,当时正处于明后期,实行海禁政策,移民数量较少,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部分欧洲人去往其它大洲,尤其是美洲,因此欧洲并不是移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排除D。
17.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答案】D
【详解】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这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故选D;材料反映的经营模式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A;材料反映的经营模式是重商主义的体现,排除B;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东印度公司不属于垄断组织,排除C。故选D。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区域经济的发展
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D.经济联系的加强
【答案】A
【详解】
垄断组织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故A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而不仅仅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内部的问题,与题中的垄断组织无关,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经济联系的加强不是垄断组织的实质表现,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19.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表。这说明
时期 国际贸易增长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答案】A
【详解】
由题干中的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这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展速度已经追赶不上世界生产的速度,体现的是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未涉及国际垄断,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排除;D项,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是由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引起的,排除。
20.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D
【详解】
欧洲通过三角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文明整体的进步,因此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三角贸易最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AB两项是其影响,但不属于最深远的影响,故排除;三角贸易并不会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故C项错误。
21.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上台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
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
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知战后日本采用政府计划的方式发展经济,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A项,日本并未推行经济国有化措施,排除。C项,两项计划中均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未体现扩大开支的经济手段,排除。D项,题干两项计划体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而非市场,排除。
22.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失去”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欧美已开始工业化进程,故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下降,但未失去市场,故排除。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详解】
注意题干信息“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答案为D项。A项,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排除;B项,欧美国家进行工业革命的时间不一致,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他们实现初步工业化的时间也不会一致,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过程的识记。
24.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答案】A
【详解】
题干中反映了原产于南美洲的菠萝传入并在英国成功种植,而油画时间是1675年,结合所学,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17世纪,南美洲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并非工业革命促进,C项不符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5.16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B.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新航路开辟使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和商路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的没落,故答案选D。A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强调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排除C。
26.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答案】C
【详解】
材料中说明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正确;A和B属于商业革命影响;D是对世界的影响。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答案】C
【分析】
【详解】
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B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形成”表述错误,排除。
28.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是主要动力,A错误;葡萄牙还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B错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这些城市财富的增加,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排名靠前,主要是英国、葡萄牙、荷兰海外贸易获得巨大财富,C正确;D时间不符,18世纪后期才开始,错误。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29.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20、30年代大国兴衰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表格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整体把握题干图表中的比重变化。1929—1938年,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西方大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苏联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在世界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但综合来看,美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仍是最大,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发生在1871年德意志统一之后,排除;B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没有波及苏联,C项错误。故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相关概况;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概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基本特点: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详解】
(1)基本特点: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其特点是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根据材料“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乃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原来就已经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摘编自王棣主编《中外经济成长历程》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丰富;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开始崛起,东方国家日益衰落。
【详解】
(1)问由材料一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可知这里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指的是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2)第一小问内涵,由材料二中的“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原来就已经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等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整体的发展、东西方国家各自发展的角度回答。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答案】(1)举例:丝绸之路。
变化:由边缘到中心。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关系:主导与附庸;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掠夺与被掠夺。
【详解】
第(1)题第一问形成,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可举例丝绸之路。第二问变化,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知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是由边缘到中心。第三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贸易地位改变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第(2)题第一问“真正的世界经济”,据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问关系,据材料二信息“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概括。
33.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详解】
(1)历史因素:根据世界市场形成的时间范围“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及表格中涉及实际市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三角贸易”“机器大工业”“垄断资本”“瓜分狂潮”等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影响:根据材料“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可知,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根据材料“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可知,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根据材料“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可知,商业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可知,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
【答案】(1)原因:西方来华人员的认识、宣传;茶叶市场的扩大;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政府对茶叶出口的限制较少。影响: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2)原因:新兴产茶田的兴起;茶叶出口关税较重;本国制茶业的落后。评价:创办茶业学堂,有利于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引进制茶机器,有利于提高茶叶生产效率;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有利于减轻茶农负担。但由于半值民地半封建壮会的现状,因此振兴茶叶贸易效果有限。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可知,西方来华人员的认识、宣传;根据“(荷兰)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可知,茶叶市场的扩大;根据“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知,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根据“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可知,政府对茶叶出口的限制较少。影响:根据材料一中根据“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可知,新兴产茶田的兴起;根据“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可知,茶叶出口关税较重;根据“(直到20世纪初才)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可知,本国制茶业的落后。评价:根据材料二中“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可知,创办茶业学堂,有利于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引进制茶机器,有利于提高茶叶生产效率;根据“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可知,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有利于减轻茶农负担;根据“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半值民地半封建壮会的现状,振兴茶叶贸易效果有限。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下表。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 时间 GDP 人均GDP 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 出口量
第一阶段 1820—1870 1870—1913 2.2 2.5 1.0 1.4 2.9 4.0 3.9
第二阶段 1913—1950 1.9 1.2 1.7 1.0
第三阶段 1950—1973 4.9 3.8 5.5 8.6
第四阶段 1973—1979 2.5 2.0 4.4 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表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三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
【答案】第一阶段特征:1870-1913年的经济发展比前50年较快。;
理由: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阶段特征:1913-1950年的经济增长显著放慢。
理由:技术革命积累效应的减弱和工业化的基本完成;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使资本积累受到严重挫折;世界市场的萎缩。
第三阶段特征:1950-1973年的经济发展大大加快。
理由: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欧洲和日本在战后的恢复和振兴。世界市场的空前扩展。
第四阶段特征:1973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则又明显地趋于缓慢。
理由:经济滞胀;产业结构的变化。
【详解】
阶段特征和理由: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选择比较熟悉的三个阶段,确定下来后,阅读相关表格内容,分析其分期与数据可得出相关阶段特征,如第一阶段后四十年比前五十年人均GDP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1870年”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影响;第二阶段中人均GDP增长较前一个时期明显放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50年”间经济增长放慢主要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打击下,资本积累受挫,世界市场萎缩;表中第三阶段中人均GDP的增速较前一阶段大大加快,联系“1950—1973年”的相关史实可知,其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加上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从而使欧洲和日本等国经济迅速恢复和振兴,世界市场空前扩展;而第四阶段,人均GDP增长较前一阶段又有了明显放缓,结合“1973年”的相关史实可知,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滞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根据材料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答案】原因:战争开支增大;王权受制约;政府向民间借债。影响: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
【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可知,战争开支增大;根据材料“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可知王权受制约;根据材料“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可知,政府向民间借债。影响:根据材料“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可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可知,为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准备;根据材料“”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可知,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可知,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基本特点: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详解】
(1)分析表一可以清楚地看出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分析图表二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从材料三中可看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从材料四可知工业生产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根据时间1870-1910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宋丝路架构的市场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区别。
【答案】(1)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纽带;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提供了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密切了国际交流,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2)区别:两宋是区域性市场,近代是全球性市场;两宋以政治经济和平交往为主,近代还伴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两宋时期交易以手工制成品和奢侈品为主,近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两宋丝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近代世界市场具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详解】
(1)依据材料根据“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交通技术革新、殖民扩张的军事技术进步等角度归纳作答。
(2)根据材料“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落后性与先进性”“区域性与全球性”“友好交往”“破坏性和建设性并存”等方面来分析。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建立的贸易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答案】(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官府控制(垄断);朝贡与贸易密切相连。
(2)变化:贸易重心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成因: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外交关系变动的影响;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市场潜力大,对他国具有吸引力。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可知,以中国为中心;根据“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可知,官府控制(或垄断);根据“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可知,朝贡与贸易密切相连。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960年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成因:根据材料二中“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外交关系变动的影响,并且中国市场潜力大,对他国具有吸引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还包括,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40. 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二是世界说。弗兰克认为:“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世界创造了欧洲。”
请回答:你赞同材料中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哪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
支持观点 事件或历史作用
欧洲说 ①开辟新航路,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商人建立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西葡等欧洲国家沿着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③开展工业革命,输出商品和机器设备,掠夺海外原料,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新型交通工具密切各地的联系。
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世界各地销售更多商品、输出资本,将世界瓜分完毕,通讯技术进步加强了信息交流与传播。
⑤欧洲国家是世界工业生产、贸易、科技的中心,主导世界市场。
世界说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世界连成一体;亚非拉商品流人欧洲。
②殖民扩张活动中,亚非拉国家的大量财富注入欧洲,为欧洲了原料、资金等,加快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③工业革命完成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成为欧洲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国家成为投资场所,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⑤世界范围内经济联系的增强,广阔的世界市场空间和世界提供的生产要素是世界市场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选择观点,然后写明在世界市场形成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力量(欧洲、世界)。如支持欧洲说,应主要说明欧洲国家在开拓市场、组织生产、输出商品和资本方面的史实和作用;如支持世界说,应主要说明亚非拉国家为欧洲国家提供市场、原料、资金、劳动力方面的史实和作用。
三、论述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的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那些贵妇们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1788-1861)。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使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按照他们的饮茶习惯增加了牛奶和糖。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茶叶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近代世界茶文化发展。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一个解说提纲。(先明确提纲主题,主题要围绕世界近代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答案】(l)变化:由药用到饮用;由上流社会向下层普及;形成英国独特的饮茶习惯。
(2)示例:世界市场与近代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开始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传人西方并为西方人所喜爱。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印度茶崛起。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茶叶的生产也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促进了世界茶文化的繁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饮茶习惯在英国的普及,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下午茶”。茶叶的交流传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详解】
(l)变化:根据材料“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等信息,从由药用到饮用、由上流社会向下层普及、形成英国独特的饮茶习惯等方面进行概括。
(2)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综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在材料提取一个主题,例如根据材料“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可知,近代茶文化的传播与世界市场密切相关,进而将解说主题确定为:世界市场与近代茶文化。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等角度阐明这些事件对茶叶种植和茶文化的影响即可。最后,强调茶文化的传播对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比价提示:如1580年的中国,1两黄金=5.5两白银,即当时中国5.5两白银可兑换1两黄金)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根据材料,提炼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变化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结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参考示例
变化:16世纪晚期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
阐释: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用美洲的白银购买中国的商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加之中国外贸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银价的贬值,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顺差更加明显。
【详解】
首先根据要求,阅读图表,通过比较相关数据,得出具体变化趋势,如1580年时中国银价偏高,1635至1637年时中国银价与西欧持平,将其整理出来并作为结论表达以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相关变化的时代、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说明规律、指出问题或影响,阐释时注意联系世界和中国的形势,结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个经济范畴,但也明显地包含有空间及地理的含义。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自世界市场产生以来,全球已不复存在封闭型的经济强国。凡是生产发达、技术先进之国,必定是经济开放、贸易扩展之邦。这可在近代史上葡、西、荷、法、英各国兴衰更迭中引出规律——一旦掌握海上贸易霸权,其经济必然随之繁荣,而每当失去海外贸易优势,其生产必然随之凋敝。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圈绕“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闸释。(要求:根据材料提出观点,观点明确,分析须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世界市场随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拓展。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区域,欧洲人的商业活动范围仅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开展的殖民扩张、掠夺,又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又促进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
根据“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可提出观点:世界市场随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拓展。阐释: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区域,欧洲人的商业活动范围仅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等史实,说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点睛】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
论证: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示例二 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
论证: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为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走向普遍交往的时代;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中国也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打开国门,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所以,将工业革命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详解】
根据材料,可选择观点: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论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分析说明。
也可选择观点: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论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从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部分国家发展简史(节选)
——摘编自《大国崛起>等
从上表中所列的2个或2个以上国家的信息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新航路开辟以来,海洋对国家强大意义重大。
论证: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新航线,通过殖民掠夺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1588年,英国大白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迅速衰落;荷兰建立之后,大力发展造船事业,在17世纪前半期,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成为“海上马车夫”,国家实力强大;1558年,伊丽莎白大力发展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逐渐掌控海洋,最终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综上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实力的快速崛起意义重大,海洋霸权成为西方国家争夺的内容之一。
【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中所列的西班牙、荷兰、英国以及美国都重视发展海洋势力可以得出观点:新航路开辟以来,海洋对国家强大意义重大。论证:以西班牙 、荷兰以及英国的崛起为例,侧重掌握海洋霸权对于国家快速崛起的意义角度论述,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给定史实展开论证。具体而言,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新航线,通过殖民掠夺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1588年,英国大白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迅速衰落;荷兰建立之后,大力发展造船事业,在17世纪前半期,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成为“海上马车夫”,国家实力强大;1558年,伊丽莎白大力发展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逐渐掌控海洋,最终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综上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实力的快速崛起意义重大,海洋霸权成为西方国家争夺的内容之一。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