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2.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3.马克思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技推动生产、资本的发展 B.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原始积累依赖于科学 D.资产阶级较重视科学研究
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这说明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是否掌握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5.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6.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报纸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该乞讨者推荐使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 )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天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7.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问题即“汤浅现象”―即当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 学中心。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美国 D.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苏联
8.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9.2015年10月由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首次人工智能程序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技中击败专业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说明
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
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
C.人工智能已经在所有领域超过人类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C.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国遥遥领先
D.只有美、苏、中这样的大国才有能力发展航天技术
11.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12.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1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因早期主要进行硅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而得名。在“硅谷”中,1996年每24小时就增加62个新的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 40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据此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得益于
A.马歇尔计划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福利国家”制度 D.高新科技
14.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47年的30%下降至1993年的17.6%,到2000年只占15.8%。材料表明美国
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B.制造业发展倒退
C.经济竞争乏力 D.制造业缺乏技术创新
15.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沈阳第一机床厂
16.下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上表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阶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B.工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C.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新模式 D.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17.1994~1999年,美国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总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6%。从1995年起,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上升到1/3左右。材料现象表明美国
A.重视发展信息技术 B.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C.重视政策导向作用 D.经济持续他康发展
18.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列各项对(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科技成就 研究年代① 应用年代② 生产年代③ ①—②年差 ②—③年差 ①—③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为科技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从发明到生产的间隔年限越长科技成就就越先进
C.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在少数国家呈现;到六七十年代,更多的拉美国家开启国有化运动。根据统计,1961—1977年,拉美国家将18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国有化运动在当时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利于减少拉美对西方大国的依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变化 D.推动拉美国家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20.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
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 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
21.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B.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C.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D.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23.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24.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5.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这表明
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B.传统农业日渐衰落
C.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D.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26.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材料认为,互联网
A.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B.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C.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
D.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
27.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C.给从事单纯重复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28.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29.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3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经济大国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反映了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2)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 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33.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34.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论述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8. (2017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本质,排除。
2.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答案】A
【详解】
机器人的使用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表现,开餐厅是为了追求利润,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故A项正确;这种新式机器人餐厅刚刚兴起,对传统就餐业还未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对工人劳动就业的威胁,故D项错误。
3.马克思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技推动生产、资本的发展 B.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原始积累依赖于科学 D.资产阶级较重视科学研究
【答案】A
【详解】
根据“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可以看出,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生产、资本的发展,A项正确;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之时代之前,排除B;资本原始积累依靠的是对外殖民扩张,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这说明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是否掌握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答案】B
【详解】
我国之所以研究载人深潜技术,是因为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项;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就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A项错误;深海探测技术并不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C项错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D项错误。
5.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答案】C
【详解】
图片反映了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图片无关,排除。
6.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报纸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该乞讨者推荐使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 )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天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答案】D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微信支付”奠定了技术基础,故选D项;ABC项与主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7.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问题即“汤浅现象”―即当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 学中心。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美国 D.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苏联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大师云集的意大利,紧随其后的是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的英法自不必说,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统-进程中开启崛起之路,科学进步迅猛,与美国一起引领第二次科技革命,最后就是19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的美国,因此A正确,BCD排除。
8.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答案】C
【详解】
根据“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可知,互联网功能强大,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B项排除;D项未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
9.2015年10月由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首次人工智能程序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技中击败专业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说明
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
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
C.人工智能已经在所有领域超过人类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详解】
材料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不代表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10.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C.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国遥遥领先
D.只有美、苏、中这样的大国才有能力发展航天技术
【答案】B
【详解】
材料表明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B正确;现代科技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排除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并非“遥遥领先”,排除C;D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
11.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答案】D
【详解】
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等部门属于重工业领域,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排除C项。
12.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答案】C
【详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计算机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所以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因早期主要进行硅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而得名。在“硅谷”中,1996年每24小时就增加62个新的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 40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据此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得益于
A.马歇尔计划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福利国家”制度 D.高新科技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主要进行硅芯片的设计和制造”、“1998年‘硅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 40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高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4.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47年的30%下降至1993年的17.6%,到2000年只占15.8%。材料表明美国
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B.制造业发展倒退
C.经济竞争乏力 D.制造业缺乏技术创新
【答案】A
【详解】
通过材料中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的信息,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点——“1947年”、“1993年”、“2000年”可知,在现代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美国“新经济”兴起,即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故选A项;题干所述现象主要表明美国“新经济”的兴起,而非其制造业的发展倒退,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竞争乏力,故排除C项;材料所述不涉及制造业技术问题,故排除D项。
15.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沈阳第一机床厂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企业。C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陈启源创办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A错误;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B错误;沈阳第一机床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有企业,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16.下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上表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阶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B.工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C.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新模式 D.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答案】D
【详解】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就业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农业领域就业人口大幅度下降,服务业领域中就业人口明显增加,由此说明从1950年至1990年,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人口,即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D正确;通过就业人口分布变化无法判断阶级关系变化,而且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依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工农业就业人口减少是因为技术改进节省了劳动力,而非工农业衰退,排除B;上述三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排除C。
17.1994~1999年,美国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总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6%。从1995年起,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上升到1/3左右。材料现象表明美国
A.重视发展信息技术 B.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C.重视政策导向作用 D.经济持续他康发展
【答案】A
【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力度,这表明美国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视,A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排除B、C;信息产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就是持续健康发展的,两者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D。
18.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列各项对(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科技成就 研究年代① 应用年代② 生产年代③ ①—②年差 ②—③年差 ①—③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为科技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从发明到生产的间隔年限越长科技成就就越先进
C.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中科技成就的研究年代和应用年代的时间间隔差越来越短,说明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正确;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当时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其生产应用更多的是实践的结果,排除A;计算机从应用到生产时间是同一年,其科技含量远远超过蒸汽机,排除B;通过表格信息无法判断所列科技成果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程度,排除C。
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在少数国家呈现;到六七十年代,更多的拉美国家开启国有化运动。根据统计,1961—1977年,拉美国家将18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国有化运动在当时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利于减少拉美对西方大国的依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变化 D.推动拉美国家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答案】B
【详解】
二战后,拉美众多国家同西欧国家一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陆续推行国有化运动,并将大量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不是拉美国家在经济上推行“国有化运动”,A项错误;拉美国家的国有化运动与战后西方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做法相似,C项错误;国有化运动并没有推动拉美国家“迅速实现了现代化”,D项错误。
20.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
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 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
【答案】A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故选A;B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表格没有涉及知识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CD。
【点睛】
21.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答案】A
【详解】
A.依据题干“‘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的生产部门的出现,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符合题意。
B.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工业革命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题干论述的是工业部门,不是人们的生话方面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
D.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B.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C.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D.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答案】A
【详解】
根据“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可知,该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的界限,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改变了人际交流方式,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第联系在一起,故选择A;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不是现代通讯革命,排除B;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也不是现代通讯革命,是交通运输革命,排除C;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
23.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答案】C
【详解】
“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属于互联网服务平台,人们利用平台挑选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表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择C;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排除A;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材料未涉及,排除B;饮食结构即指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和消费的频率,排除D。
24.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详解】
依据“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可知,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选D;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饮食习惯被改变,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联系互联网的影响分析解答。
25.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这表明
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B.传统农业日渐衰落
C.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D.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我国航天技术的“亲民化”,并未突出世界领先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材料无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材料认为,互联网
A.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B.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C.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
D.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
【答案】B
【详解】
题干“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说明互联网的影响除技术进步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社会交往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等,总之,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故答案为B项。该项包含在B项中,排除A项;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7.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C.给从事单纯重复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答案】A
【详解】
依据“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可见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A符合题意;B选项“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故B不符合题意;C不符材料主旨,故C不符合题意;人工智能能辅助人类劳动,但不能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故D 不符合题意。
28.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答案】B
【详解】
题干“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并不断更新换代”表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对军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军事的需求又促进了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即军事的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CD项,题目中未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加剧了军事竞争、民用技术与军事技术之间的关系,排除。
【点睛】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9.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工业被新科技工业所取代,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科技革命使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对科技的重视,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错误。
3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经济大国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反映了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答案】D
【详解】
从材料“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说明各国在新经济领域处于竞争状态,得出答案为D。A.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成为多国国策。表明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慢慢在取代传统经济,故A错误。知识经济时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是世界各国都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期,故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以后被各国家采用,但70年代后逐步改变,故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2)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答案】(1)背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共享;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增长。
(2)认识: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影响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安全,传播不良信息;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及英语的冲击。总之,“社会信息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
【详解】
(1)由材料“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得出,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共享;由材料“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由材料“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并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增长。
(2)由材料“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得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材料“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得出,影响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安全,传播不良信息;由材料“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得出,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及英语的冲击;由社会信息化的积极、消极影响得出,“社会信息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 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答案】(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科间的综合性加强,大量新兴学科兴起(或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兴起);科技研究的社会化趋势明显。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大 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详解】
(1)根据材料“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知,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根据材料“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可知,学科间的综合性加强,大量新兴学科兴起;根据材料“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可知,科技研究的社会化趋势明显。
(2)影响,根据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可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材料“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可知,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根据材料“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可知,推动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说明,根据材料“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科技,科技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大力发展科技,实行“科教兴国”等策略。
33.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答案】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1:叙述体现时序感(2分)
水平2:叙述时序跳跃(1分)
水平3:叙述缺乏时序感(0分)
【详解】
试题分析: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基本上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抗自然地能力增强。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由于煤炭和石油成分复杂,排放出大量气体,当超过自然地净化能力,便造成污染;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了人类共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环境问题。
34.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儒家:仁;民贵君轻。法家: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墨家:兼爱。
(2)李白的《望天门山》: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该诗豪迈奔放。
柳永的《雨霖铃》: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该词委婉含蓄,极富市井情趣。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该诗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3)成就:②④意义:中国在航天、计算机等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主题: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崛起腾飞的基础。亘古不变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先秦百家思想铸就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魂魄;文学家的豪迈诗篇激励着中国人不断前行;知耻后勇不懈的探索,使中国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一切都印证了中华文化魅力无限,为此,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可以助力我们努力前行,可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得出,这分别是儒家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根据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得出,这是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一“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得出,这是法家韩非子的法治和中央集权思想;根据材料一“兼相爱,交相利”,可得出,这是墨家的兼爱思想。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如:选择李白的《望天门山》,从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分析其豪迈奔放的风格;选择柳永的《雨霖铃》,从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等方面分析该词委婉含蓄,极富市井情趣的风格;选择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等方面分析该诗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风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②、④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1983年我国第一台“银河”计算机诞生。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成就使中国在航天、计算机等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本次探究活动可以确立一个主题为: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崛起腾飞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学、科技领域谈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答案】(1)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2)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等。通过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体现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任何历史问题最终是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发展问题,所以本题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上。
(2)这里需要考生考虑到不同层次,既有比较直接的问题,如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也有较深层次的问题,如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还有更高层次的如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亦即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等。这一问是对前两间的深化,也是回到了历史研究的本源,力图引导考生既要注意到科技成果的巨大影响力与渗透力,也要看到人类社会生活和人本身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
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快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在并不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方便的找到在局部的现实世界中不易觅得的同好,可以与众多千万里之遥的知音天天聚会畅谈,增加了更多人之间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
论题二: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工具。现代很多的人沉浸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变得淡化。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不现实性,往往会出现网络上购物的虚假、网络欺骗、传播不良信息等,这样就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安全、美好的传统,增加了孤独、抑郁、危险等不好的情感因素,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试题,依据材料中漫画从“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教育、购物等方面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分析论证即可。
三、论述题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以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这一论题为例,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和世界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可以从图表中总结归纳相关历史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
38. (2017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阐释:钟表最早的功能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钟表功能的变化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详解】
【答案参考】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伽利略”、“原子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如答案参考)。也可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如材料反映的“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等信息说明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天文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原子物理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选择一种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解答观点类历史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要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技成果对钟表功能变化的作用以及联系所学,从科技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题并进行论证。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